廖丹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胶质瘤的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弥漫性浸润的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术前区分肿瘤的不同成分及正常脑组织,明确重要纤维柬浸润情况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so)值与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测定在区分肿瘤不同组织成分与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测定肿瘤侧锥体束通过不同解剖部位的FA值,探讨星形细胞瘤病例肿瘤对锥体束侵犯的情况。方法:对确诊的35例胶质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定肿瘤实质强化部分、肿瘤实质不强化部分、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周围正常脑白质的ADCiso值和FA值:对6例Ⅰ-Ⅱ级,7例Ⅲ-Ⅳ级幕上型累及单侧大脑半球的病例,测定锥体束通过不同区域的FA值。结果: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的ADCiso值同正常脑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实质组织、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ADCiso值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的FA值同正常脑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的FA值同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瘤内囊变坏死组织FA值同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肿瘤侧锥体束FA值较健侧低,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DCiso值可以区别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正常脑组织。FA值可将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组织区别,但不能将肿瘤实质组织、瘤�
- 廖丹玲梁碧玲谭湘萍张卫东钟镜联叶瑞心
- 关键词: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弥散
- 脑梗死的MRI弥散张量成像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脑梗死的弥散张量改变,探讨脑梗死的DT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盲法分析临床及常规MRI和(或)CT确诊的69例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分析脑梗死的DTI信号改变,测量病变区域的各向同性(ADCiso)值和各向异性(FA)值,并与健侧相应正常解剖区域进行比较。结果根据ADCiso图和FA图上病变区的信号改变和定量测量,总结归纳出69例脑梗死病例分以下4种类型:Ⅰ型(8例):病变区ADCiso值降低,FA值升高;ADCiso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Ⅱ型(23例):病变区ADCiso值和FA值均降低,但病变周围区域ADCiso值降低,FA值升高;ADCiso图为低信号,FA图呈中央低信号,周围高信号改变。Ⅲ型(7例):病变区ADCiso值和FA值均降低;ADCiso图和FA图上均为低、等信号。Ⅳ型(31例):病变区ADCiso值升高。FA值降低;ADCiso图表现为高信号,FA图表现为低信号。以上病变区弥散张量参数与健侧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定性、定量分析有可能更好地揭示脑梗死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学分期,成为指导临床诊疗、监测病情进展和评定预后等的客观指标。
- 谭湘萍梁碧玲黄凡衡叶瑞心钟镜联沈君廖丹玲
-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容积内插体部检查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MRCP联合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和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计算和比较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率。结果 MRCP、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6.80%(96/125)、80.80%(101/125)和84.80%(106/1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良性梗阻74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91.89%(68/74)、86.49%(64/74)和90.54%(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恶性梗阻51例,三者诊断其病因总准确率分别为54.90%(28/51)、72.55%(37/51)和76.47%(39/51),其中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联合MRCP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P=0.022)。结论 MRCP联合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准确率高。
- 庄儒耀刘源廖丹玲陈柳江
- 关键词:黄疸阻塞性胰胆管造影术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诊断价值
- 2009年
- 目的分析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及MRV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及MRV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急性期2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10例。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静脉窦显影中断。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廖丹玲朱创英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
-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颞叶“正常脑白质”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中表现正常的颞叶脑白质在放疗前后不同阶段水分子的弥散特征,为放射性脑损伤的监测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放疗前15例患者作对照组,放疗后71例患者作为放疗组。测量各组患者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表观扩散系数(ADC)、平行本征值(λ_‖)及垂直本征值(λ_⊥)等参数值,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放疗后6个月内平均λ_‖值较放疗前明显减低(P<0.05),6个月后平均λ_‖值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放疗后12个月内平均λ_⊥值较放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12个月后平均λ_⊥值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放疗后12个月内平均FA值比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DTI可在常规MRI发现异常前检测到脑组织中尤其是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有助于监测放射线的损伤程度,了解其修复过程的变化规律。
- 王寿扬易炜莫威庄儒耀莫泳康廖丹玲许伟雄刘源陈淮
- 关键词:鼻咽癌脑白质放射性损伤
- 胶质瘤的MR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胶质瘤的诊断由既往单纯形态学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介绍MR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RI,fMRI)等新技术在胶质瘤诊断上的应用。这些新的进展对于胶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肿瘤级别,疗效监测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 廖丹玲梁碧玲
- 关键词:胶质瘤磁共振显像
- 姜黄素预防造影剂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 林潭发彭炎强陈永松陈金记闫纯英吴旻廖丹玲
-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7例的磁共振成像
- 2009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提高其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4例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2例多发病灶。肿瘤好发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及脑表。肿瘤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增强,坏死、囊变少见,2例可见"缺口"、"尖角"征,2例室管膜旁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磁共振成像信号及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特点,认真分析征象可减少误诊。
- 廖丹玲刘源邱前程
- 关键词:脑肿瘤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良性肿瘤10例,其中淋巴管瘤5例,脉管瘤2例,巨淋巴结细胞增生症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1例;中间型肿瘤,纤维瘤病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高分化平滑肌肉瘤1例,淋巴瘤4例,肠系膜间质瘤2例。术前定位诊断率89.4%,定性诊断率为73.7%。结论 CT能够精确显示病灶的形态及范围,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周翠屏朱文丰李明蔚易智君廖丹玲
- 关键词:原发性肠系膜肿瘤
- 卵巢肿瘤蒂扭转的16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蒂扭转的16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资料。结果 12例病例中9例扭转侧输卵管增粗。10例扭转肿瘤为囊性或囊实性,7例可见偏心性囊壁增厚,5例行增强扫描者囊壁未见强化。2例扭转实性肿瘤增强扫描没有强化。5例有少量腹水。结论输卵管增粗、附件囊性肿块囊壁增厚、肿块囊壁或实性部分不强化时对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有重要意义。16层螺旋CT更易于检出增粗的输卵管。
- 廖丹玲刘源杨曼
- 关键词: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