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忠礼

作品数:91 被引量:1,99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6篇地球化
  • 26篇地球化学
  • 17篇花岗岩
  • 14篇岩石
  • 14篇过铝花岗岩
  • 13篇火山岩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11篇火山
  • 11篇冈底斯
  • 10篇地质
  • 9篇岩浆
  • 9篇山岩
  • 8篇岩石成因
  • 8篇同位素
  • 8篇构造环境
  • 8篇冈底斯带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特提斯
  • 7篇西藏冈底斯

机构

  • 83篇成都地质矿产...
  • 47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台湾大学
  • 1篇杜伦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成都铁路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91篇廖忠礼
  • 58篇朱弟成
  • 49篇潘桂棠
  • 46篇王立全
  • 40篇莫宣学
  • 30篇赵志丹
  • 21篇江新胜
  • 17篇耿全如
  • 14篇陈文彬
  • 14篇董国臣
  • 9篇付修根
  • 9篇廖光宇
  • 8篇张予杰
  • 7篇段丽萍
  • 6篇彭智敏
  • 6篇周肃
  • 6篇刘建清
  • 5篇李光明
  • 4篇周长勇
  • 4篇李奋其

传媒

  • 13篇沉积与特提斯...
  • 9篇岩石学报
  • 8篇地质通报
  • 5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地质
  • 4篇地质学报
  • 3篇现代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3篇中国矿业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建筑管理现代...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7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15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羌南坳陷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分子化石与油源对比分析
羌南坳陷发现有多处油苗和油气显示点,这些油苗的发现证实了羌塘盆地确实存在油气的产生和运移,对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羌南坳陷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分子化石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白云岩油苗原...
陈文彬廖忠礼刘建清付修根
关键词:分子化石油气勘探
文献传递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被引量:59
2004年
确定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时代是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构造问题,目前要准确界定两大陆的碰撞时代还存在不少困难。从碰撞定义出发,将发生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弧—陆、陆—陆碰撞行为划分为初始碰撞、主碰撞和后碰撞3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一个作用过程,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综合分析最近古地磁、地层学、古生物学以及岩石学资料后,对两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限进行了讨论,指出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的初始碰撞可能开始于白垩纪晚期,大约在70~65MaBP;然后主要从与碰撞事件有关的岩石学和构造变形响应事件出发,初步分析了两大陆的主碰撞和后碰撞时限,提出主碰撞期出现在55~50MaBP前后,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行为结束于45~35MaBP,随后两大陆转为强烈的陆内汇聚时期。
朱弟成潘桂棠莫宣学段丽萍廖忠礼
关键词:后碰撞
扬子陆块北缘上两地区二长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10
2018年
本文通过对扬子陆块北缘上两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限定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上两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年龄为909±5Ma。锆石Hf同位素显示二长花岗岩的ε_(Hf)(t)既有正值也有负值,在-6^+3.4之间,变化较大。tDM2变化于1570~2156Ma,平均值为1802Ma,当ε_(Hf)(t)为最小负值-6.0时,tDM2为2156Ma。表明其物源主要是约1800Ma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混染了部分古老地壳。地球化学显示,二长花岗岩的SiO_2含量较高,平均值达75.46%,均属亚碱性系列,且均为铝质过饱和(A/CNK=0.93~1.29);轻稀土富集,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中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并具有与上部陆壳非常相似的蛛网图曲线,在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落入弧花岗岩区,其应是扬子陆块北缘大陆边缘弧岩浆的产物。
刘伟刘伟杨晓勇马志鑫孙志明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
过铝花岗岩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兼论西藏过铝花岗岩被引量:25
2004年
本文主要讨论了过铝花岗岩的含义、类型、构造环境以及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并以西藏过铝花岗岩为例 ,阐述和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岩石类型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初步认为西藏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是新特提斯洋关闭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 ,主要属同撞碰花岗岩。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构造环境
藏北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区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4
2008年
扎仁地区地处南羌塘盆地南缘,属油气研究的"空白区",结合羌塘盆地扎仁区块1∶5万石油地质构造详查,重点研究了位于该区的地表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碳同位素特征,并且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资料揭示了原油有机质母质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特别是藻类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油形成于还原—弱还原的咸水环境,显示成熟原油的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夏里组烃源岩,但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又与夏里组烃源岩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混合来源的特征。
付修根廖忠礼王剑陈文彬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单体碳同位素油源对比
西藏申扎早白垩世花岗岩类:板片断离的证据被引量:37
2011年
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在~113Ma发生的带状岩浆大爆发事件被认为是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结果,但缺乏更多的地球化学数据。本文报道的拉萨地块中部申扎地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数据为这一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申扎花岗岩类包括寄主花岗闪长岩(113Ma),辉长质包体和闪长质包体(111Ma)。申扎早白垩世花岗岩中的寄主岩石与镁铁质包体均属于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和Th)、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和Zr)。花岗闪长质寄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121~0·7133),负的εNd(t)值(-10·2^-9·1)及古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90~1·55Ga);辉长质包体具偏低的(87Sr/86Sr)i值(0·7067和0·7108),较高的全岩εNd(t)(-2·1和-4·1)值,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3Ga和1·32Ga。申扎花岗岩类中的辉长质包体具有板内玄武岩亲缘性,这一特征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板片在~113Ma左右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申扎花岗岩类是在板片断离背景下,主要由来源于古老拉萨基底物质重熔的熔体与上涌的软流圈地幔物质发生岩浆混合产生的。
张亮亮朱弟成赵志丹廖忠礼王立全莫宣学
关键词:拉萨地块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岩浆混合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陆缘裂陷作用:火山岩和地层学证据被引量:44
2007年
冈底斯作为重要的中、新生代岛弧岩浆岩带,历来是青藏高原最热门的地质研究领域,但是对晚古生代火山岩的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缺乏研究。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冈底斯带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量了重点剖面,对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研究表明,石炭系与下伏泥盆系或前寒武系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或岩性、沉积相的突变面,代表重要的构造转换面。石炭纪的沉积环境大致有两次滨海-深海或深水斜坡-滨海沉积演化旋回,深海-深水斜坡沉积或冰海相含砾板岩与两次火山活动伴生。石炭纪火山岩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和英安岩、流纹岩类,略具双峰式火山岩特点。安山玄武岩类的成分与典型MORB和岛弧玄武岩相比,具有MgO含量低,TiO2、Al2O3、P2O5含量高等特点,稀土和微量元素为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石炭纪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陆内流纹岩相似。岩石地球化学示踪和地层学研究表明,冈底斯带石炭纪为伸展背景下的冈瓦纳陆缘裂陷环境。火山岩的源区地幔具有典型的Dupal异常,发生过复杂的混合作用,涉及到原始地幔、富集地幔EMII和地壳成分等,说明发生过冈瓦纳古陆壳俯冲、再循环进入古老地幔等过程。玄武岩类成分的某些特殊性,可能与源区混合作用有关。
耿全如王立全潘桂棠金振民朱弟成廖忠礼李光明李奋其
关键词: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地层学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西藏仁布县曲珍花岗岩体出露于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之间,地处拉轨冈日断隆带喜马拉雅板片北缘,属拉轨岗日构造-岩浆带,该带花岗岩体主要为二云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花岗岩.本文研究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曲...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赵志丹江新胜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岩相学
文献传递
西藏冈底斯南缘早侏罗世叶巴组火山岩的起源:锆石SHRIMP年龄和地球化学约束
<正>传统上,一般认为冈底斯带是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与新特提斯洋壳岩石圈北向俯冲有关的安第斯型汇聚边缘。早期研究一直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碰撞后岩浆作用,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的岩浆作用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拉萨东部叶巴组火...
朱弟成潘桂棠钟孙霖莫宣学赵志丹廖忠礼王立全李光明董国臣
文献传递
藏南侏罗纪维美组沉积环境研究新进展及其意义
<正> 维美组沉积于西藏南部冈瓦纳大陆北缘被动大陆边缘之上,属拉轨冈日地层分区的一个地层单元,其北为特提斯洋消减而形成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南为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维美组的沉积环境研究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他不仅涉及到当时...
江新胜廖忠礼朱弟成潘桂棠颜仰基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