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书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 刘立新陈立峰何金瑞张云书高瑞利王岩吴秀品
- 选择符合超早期动脉溶栓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早期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通过观察溶栓前后NIHSS评分、GCS评分、BL评分变化,闭塞血管再通与血浆hs-CRP、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了动脉溶栓的疗效和安...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
- 关于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_(50)的探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50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常规检查方法,检测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观察P50波形在正常和多种神经科疾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人群中未发现P50波形存在,但在29种疾病中可发现P50波的存在。结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50是指在P40和P60波之间的一个新波形,其本质还不十分清楚。P50可能在神经科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存在,对其诊断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陈桂英田云霄王丽琴张云书
- 关键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50视神经脊髓炎线粒体疾病
- 格林-巴利综合征传导异常分布的电生理研究
-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病例组选择2-4周内的GBS患者63例,均符合Asbury(1990年)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龄31.6±2.02岁,AIDP型26例,年龄34.4±3...
- 张云书高长玉王淑英潘栓珍刘桂宇廖晓凌
- 文献传递
- 以末梢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红热痛1例被引量:1
- 2004年
- 陈桂英张云书李淑娥台立稳
- 关键词:神经炎首发症状病例报告
- 急性运动轴索型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电生理异常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张云书高长玉潘栓珍王淑英
- 关键词:电生理检测肌电图神经传导
- 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ARO)的疗效。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CARO患者24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急性CARO患者溶栓48h后,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和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均短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溶栓效果优于48h后溶栓效果。结论超选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CARO可恢复视网膜神经组织血供,改善患者视力;启动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 张云书高瑞利
- 关键词:眼科
- 脑出血分期分型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分析
- 近几年来,西医对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已经重视个体化,强调分期和分型,探讨脑出血分期分型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对于提高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高长玉陈桂英王志红贲莹刘桂宇王彩娟张云书
- 关键词:中脏腑阴虚阳亢证痰湿证中医辨证中经络分期分型
- 文献传递
-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5月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9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历资料,其中96例成功行颅内支架置入术,按支架类型分为球囊扩张支架组46例和自膨支架组50例。观察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球囊扩张支架组和自膨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共7例(7.3%),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1.0%),缺血性卒中6例(6.3%)。球囊扩张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3例(6.5%),其中出血性卒中1例(2.2%),缺血性卒中2例(4.3%)。自膨支架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4例(8.0%),均为缺血性卒中。两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支架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均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 张莉薛新琴陈立峰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王坤段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自膨式支架围手术期并发症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面肌功能恢复的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到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部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进行H-B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变化。H-B分级比较有显著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瘫症状,改善面肌肌力,促进面神经麻痹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 赵平平刘倩倩杨兰王军英张云书王坤张莉段毅
- 关键词:小儿肌电图
- 格林-巴利综合征传导异常分布的电生理研究
- 两组中下肢波幅较上肢亦明显减低,提示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更易受累.腓总神经与其他神经相比异常率显著,敏感性高.
- 张云书高长玉王淑英潘栓珍刘桂宇廖晓凌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病理神经传导检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