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红系造血祖细胞优势扩增作用的研究
- 2006年
-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能参与调控造血细胞的生长,如红系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然而,上述研究未阐明AT1R在粒系祖细胞上有无表达及AngⅡ对红系造血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试图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AngⅡ对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优势扩增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 白敬恩李彩霞张凌云陈娟李荣山
- 关键词:红系造血祖细胞脐血体外细胞培养粒系祖细胞造血作用
- 氯沙坦对造血祖细胞优势扩增影响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拮抗剂]对不同系别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由正常脐血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含不同浓度氯沙坦培养基中悬浮培养,然后转到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并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系和粒系所占比例。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AT1R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①红系祖细胞在悬浮培养6、9d时检测到AT1R的表达,氯沙坦可阻断此效应。②氯沙坦抑制红系分化,促进粒系分化,且呈浓度依赖性,集落计数结果示其量-效关系为Y=100.125-22.496lgX(X:氯沙坦浓度;Y:红系集落数);Y=220.594+21.882lgX(X:氯沙坦浓度;Y:粒系集落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量-效关系为Y=4296.032-435.335lgX(X:氯沙坦浓度;Y:红系细胞数);Y=5430.975+643.853lgX(X:氯沙坦浓度;Y:粒系细胞数)。③氯沙坦对红系和粒系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0nmol/ml。结论氯沙坦能下调AT1R的表达。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R的结合,氯沙坦能抑制红系分化,进而使得粒系分化增加。氯沙坦对红系和粒系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 张凌云李荣山李彩霞陈娟白敬恩
- 关键词:氯沙坦红系造血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造血调控研究进展
- 2005年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体现在对血压和水、电解质的调 控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AS参与造血调控,其主要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进红系造 血,而其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红系造血。
- 张凌云李荣山牛建英
- 关键词:ARBACEI造血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造血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红系造血
- 血管紧张素Ⅱ对造血祖细胞优势扩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不同系别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悬浮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分为5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Ⅰ组),EPO+AngⅡ组(Ⅱ组),EPO+AngⅡ+氯沙坦组(Ⅲ组),AngⅡ组(Ⅳ组)及对照组(Ⅴ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mRNA表达。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①EPO组及EPO+AngⅡ组于第6,9天可检测到AT1RmRNA表达;在相同时间点EPO+AngⅡ组较EPO组AT1R的mRNA表达量增多。②EPO+AngⅡ组较其余各组红系集落明显增多,粒系集落明显减少。AngⅡ组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红系集落。结论AngⅡ在EPO存在下与AT1受体结合促使红系祖细胞向红系优势分化。氯沙坦通过抑制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抑制红系分化。
- 张凌云李荣山白敬恩陈娟李彩霞
- 关键词:氯沙坦红系造血
- 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相关性肾炎合并肾间质肾炎一例
- 2021年
- 患者男,72岁,2019年8月初双下肢疼痛、麻木,伴头晕、乏力,就诊于当地村卫生所,查血肌酐48μmol/L,血白蛋白30.9 g/L,血红蛋白136 g/L,给予中成药(骨龙胶囊)对症治疗。9月上述症状未缓解,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查尿蛋白质(1+),红细胞50个/uL,白细胞66个/μL,血肌酐水平上升至123μmol/L,生化:血白蛋白25.4 g/L,血红蛋白87 g/L,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6×10^(9)/L。
- 杨艳荣刘新艳张凌云姚舒蕾
- 关键词:双下肢疼痛血白蛋白相关性肾炎村卫生所
- 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前常用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指标是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但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寻找更早期预测DN发生、发展的指标,对早期诊断及干预、延缓DN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尤为重要。
- 杨艳荣姚舒蕾张凌云叶琳刘新艳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微量白蛋白尿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