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刚

作品数:39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儒家
  • 8篇民族
  • 5篇儒佛
  • 5篇儒佛关系
  • 4篇道德
  • 4篇夷夏
  • 4篇儒学
  • 4篇孝道
  • 4篇佛教
  • 3篇哲学
  • 3篇实相
  • 2篇德性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云南少数民族
  • 2篇中国化进程
  • 2篇中国哲学
  • 2篇儒学家
  • 2篇释学
  • 2篇土壤

机构

  • 31篇玉溪师范学院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39篇张刚
  • 2篇赵斌
  • 2篇吴献花
  • 1篇吴斌
  • 1篇宋丽
  • 1篇杨宝嘉
  • 1篇高卫国
  • 1篇伍雄武
  • 1篇杨艳春
  • 1篇李婷玉
  • 1篇杨晓
  • 1篇缪宏焕

传媒

  • 19篇玉溪师范学院...
  • 3篇船山学刊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学海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房地产经纪人视角的经纪服务效率实证研究 -来自深圳市房地产经纪人的调查数据
张刚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人经纪服务
儒家政治模式论被引量:2
2004年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形成儒家政治模式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张刚
柴河流域土壤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GPS定位,于2010年在柴河流域采集土样50个,对其全氮、氨氮和硝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看,土壤全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而土壤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变异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研究揭示了柴河流域土壤全氮、氨氮、硝氮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土壤肥力评价和养分资源精准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赵斌吴献花张刚
关键词:地统计学
儒家德智关系论探究被引量:4
2007年
儒家德智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先后经历了“德智不分”、“以智帅德”、“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分辨、“良知与闻见之知总是一知”这几大发展阶段。它一方面表明,未来德性发展的走向必然是科学的、理性的;另一方面又说明,作为德性精神支撑的知识与外在客观知识虽有必然联系,但两者依然不是同一类型的知识,需进一步打通与融合。
张刚
关键词:儒家道德哲学
儒家德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被引量:1
2008年
儒家德性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内容也不同,先后经历了"人为德本"、"性由教成"、"名教即自然"、"性不离情"、"理在欲中"这几大阶段。它一方面说明,未来德性发展的走向必然是对个体需要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说明,需要在社会与个体需要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张刚
关键词:德性儒家社会
儒家的“善”观念被引量:3
2010年
儒家论"善"始终围绕着天道人性概念展开,认为符合天道人性的事物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即为恶,因此,天道人性既是"善"的来源,也是"善"的评价标准。先秦孔孟,以仁释"善",突出"爱人";荀子及汉代儒学家则以"礼"释"善",讲求养人之欲又有所克制;宋明理学家视"天道阴阳"为"善",强调阴阳平衡;明清启蒙思想家释"善"为"中",着重于人欲之各得。这些"善"的内容虽在许多方面彼此存有差异,但始终都以人我和谐目标作为主线一以贯之,反对一方绝对地压倒另一方。
张刚
关键词:儒家天道
道家孝道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道家孝道思想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认同,再至创造发展的过程。它以"尊道贵德"为原则,以保存纯真情感为内容,宽容地对待子女个体意志的追求。这些光辉思想对建构现代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张刚
关键词:道家儒家孝道道德
智儒佛关系思想辨析
2010年
儒佛关系历来是探索佛教中国化问题中的热点。在充分剖析魏晋南北朝儒佛关系论利弊得失的前提下,以实相为视域,详细地分析了智儒佛关系论的殊胜之处,认为智从实相层面破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融合儒佛关系基石的形神依据,使儒佛关系从外在比附所寻得的雷同升华至内在义理的契合,从而为儒佛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张刚
关键词:儒佛关系形神实相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儒学家的民族思想
<正>自汉代开始,儒学就开始在云南传播,后经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及各民族知识分子的努力学习,云南儒学不断取得进步。尤其明清时期,在云南知识分子中产生了一大批足以与中原相媲美的儒学大家,他们不仅有鸿篇巨制传世,而且有迥异中...
张刚
文献传递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
2014年
从王阳明佛教观出发,以儒者自身对佛教的认识与评价为契入点来呈现比较真实的儒佛关系。认为王阳明已逐渐摆脱狭隘的宗派立场,开始在是非问题上寻求儒佛异同的答案。儒佛不只是对立的,也是互补的,佛教许多思想内容能够为儒学所借鉴学习,尽管彼此存有差异。儒学兴衰在根本上非源于佛教的传入,而在于儒者不能自得圣人心性之学,因此,重振儒学不必以排斥佛教为手段,而在转变儒者专务文句辞章的虚浮学风,以学贵在为己为标的。最终彰显了王阳明兼容并包的学术胸怀和客观公正的为学精神。
张刚李婷玉
关键词:儒学佛学儒佛关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