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论传统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被引量:1
- 2003年
-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政治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制度 文明、政治观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传统知识分子在这一政治框架内为争取广大百姓的利益而议论和辩护,对传 统政治文明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 张刚
- 关键词:政治文明传统知识分子政治制度政治行为
- 是“愚民”还是“民本”——《论语》一则略考被引量:3
- 2004年
- 按传统方式理解《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这句话 ,可解释为统治者当时推行的愚民政策 ,但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解释无法与《论语》文本背景融合。若将这句话点断为“民可使 ,由之 ;不可使 ,知之” ,译为 :“民众若能得到很好的管理 ,就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作为统治者就要观察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则与此话相关的困惑就能迎刃而解。
- 张刚
- 关键词:孔子《论语》统治政策语境
- 智顗实相论研究
- 张刚
- 关键词:佛教儒学哲学思想
- 孔子“以孝释礼”观探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所创立的学说正是基于对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夏商,成熟、发达于西周的传统“礼”文化的重新阐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孔子是在改造传统孝道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进而上升为“仁爱”精神的伦常之“礼”。
- 张刚
- 关键词:情感宗法
- 从祖灵意识谈儒家思想的逻辑起点被引量:4
- 2002年
-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孝道观念 ,而孔子正是通过进一步总结中国传统孝道精神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说 。
- 张刚
- 关键词:孔子儒家孝道
- 从祖灵意识谈儒道起源及其同流被引量:1
- 2003年
-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儒道两家思想。道家偏重继承了女性祖灵意识,儒家则承接了男性祖灵意识,前者代表一种柔软无为的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刚强进取的情怀。儒道两家是在祖灵意识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 张刚吴光章
- 关键词:儒道道家同源
- 从宗法之礼到孝道之礼——孟子对传统礼文化的贡献被引量:3
- 2003年
-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 张刚
- 关键词:宗法情感
- 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谈孝观念的产生
- 2002年
- 立足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孝观念的产生过程 ,可以发现祖灵意识的形成就是孝观念。人们只有把祖灵与其他的灵分辨开来 ,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突出地强调祖灵的地位 ,才能形成祖先崇拜 ,落实到晚辈身上也就是孝观念的产生。
- 张刚杨艳春
- 关键词:孝观念
- 简论儒家政治公平思想被引量:3
- 2004年
-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儒家政治公平思想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 张刚杨思基
- 关键词: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