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千帆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极
  • 1篇单晶电极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反应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反应
  • 1篇电极反应
  • 1篇电子转移
  • 1篇氧还原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速率常数
  • 1篇理论计算研究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电极
  • 1篇化学反应
  • 1篇活性位
  • 1篇火山
  • 1篇几何尺寸
  • 1篇PT
  • 1篇DFT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张千帆
  • 4篇陈胜利
  • 2篇刘欲文
  • 2篇陈俊翔
  • 1篇何锐
  • 1篇杨帆
  • 1篇梁巍
  • 1篇方利文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2009年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电极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几何尺寸边缘效应
本文从电子转移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电极尺寸及几何构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特别是在几个纳米左右大小的)纳米电极,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不能看做与宏观电极上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相同的固定值,其大小与电...
刘欲文张千帆何锐陈胜利
关键词:纳米电极电化学反应几何尺寸电子转移
文献传递
Pt基催化剂表面氢氧电催化反应的理论计算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氢氧电催化反应是氢能源体系的重要反应,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直接影响水解制氢和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和功率密度.过去十多年来,基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在电催化剂设计及电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文献结果,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Pt基催化剂表面氢、氧电催化反应理论计算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和认识.在研究中重点对反应中间体吸附结构、覆盖度及其对反应路径和动力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反应中间体的吸附特性不仅会影响反应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同时通过改变表面反应活性位的结构和数量影响表面反应速率.对火山顶点附近的Pt基催化剂,简单计算的吸附能不足以准确预测催化剂活性,必须考虑吸附质的覆盖度和吸附结构的影响.在此认识基础上,根据表面反应自由能及速率与关键中间体吸附能、覆盖度及电极电势的关系建立微观动力学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关键吸附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电化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结构及覆盖度与电极电势的关系),确定反应活性位、反应路径和动力学,构建催化活性与吸附能的关系曲线,预测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尺寸效应,并对一些重要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方利文陈俊翔张千帆陈胜利
关键词: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位
Pt(111Pt(111)和Pt(100)单晶电极表面氢电极反应的DFT计算研究
张千帆杨帆刘欲文陈胜利
对氢氧电极电催化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氢氧电催化过程既是电化学中的老问题,同时也在当今电化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问题之列.氢氧电催化早在19世纪后期随着电解水技术的出现就进入电化学研究者的兴趣范围,并一直作为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表面电化学研究的模型.
陈胜利陈俊翔梁巍张千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