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凯 作品数:6 被引量:22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69 2013年 利用198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采用EOF分解和主值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平均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的地理分布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高发区、西南高发区、东北次高区和西北低发区。年平均雷暴日的时间分布表现为夏季多、冬季少;一天之中雷暴出现的时间集中在下午到晚上。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1980年代和2000年代2个相对多发期和1990年代相对少发期,其中2000年代雷暴事件的相对多发表现为下午和夜间雷暴事件的增加。近3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雷暴整体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南方则是先减后增,其距平场的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EOF分解后距平场第一向量的方差贡献达到32.4%,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相异型,其余各向量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区域性异常,前12个向量累积方差贡献达到80.9%。此外,ENSO事件对中国雷暴尤其是南方地区影响较为明显,两广和云贵地区呈现出相反的距平变化。 巩崇水 曾淑玲 王嘉媛 张博凯 尚可政 王式功关键词:雷暴 气候特征 EOF分解 ENSO 青海湖对局地降雪过程中大气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选取发生在青海湖及其附近区域的2次降雪过程,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青海湖水体分布改变前后局地大气动力和热力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在局地近地层有明显的"湖陆风"特征;青海湖水体对局地降雪过程的降雪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青海湖水体面积的变化对于改变局地大气的湿度场、动力场、温度场有重要的作用;受大气日变化特征的影响,青海湖水体对降雪的影响机制在白天和夜晚存在差异;青海湖水体的存在,影响的水平范围约为30 km;在垂直方向上,青海湖水体会使白天的边界层高度降低约900 m,夜间增高约300 m. 刘欣 隆霄 张文煜 张博凯 田梦关键词:湖陆风 数值模拟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低空风切变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2007-200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和低空风切变的航空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首都国际机场背景风特征和发生低空风切变时的风特征,并针对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了高空形势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低空风切变的发展过程.主要结论有:两年间首都国际机场平均风速冬春季较大,风向主要为西北和东南方向,出现大风的频率也较夏秋季高;低空风切变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发生时近地面风速在11~15 m/s,风向为西北方向,主要由大气运动本身的变化造成,环流分析更加明确大尺度运动系统过境对低空风切变诱发的影响;数值模式不仅模拟出首都国际机场的低空风切变,还模拟出低空风切变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的发展过程,其中,高空动量下传可能是诱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重要机制. 马敏劲 林超 赵素蓉 张博凯 申红喜 王式功关键词:低空风切变 航空安全 北京首都机场 平凉市崆峒山旅游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平凉市7县(区)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近50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平凉市及主要旅游景点崆峒山的气候特征.根据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日平均值,计算出各县区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及各舒适度等级所占日数的年分布和历年平均值.利用1986-2010年崆峒山客流量资料,对崆峒山客流量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凉市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体感表现为冷感到舒适,适宜人们旅游疗养.7县(区)人体舒适度较高,适宜居住时间近6个月.夏季人体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春、秋季人体舒适度基本一致,处于较舒适水平;冬季人体舒适度较低,处于不舒适水平.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7县(区)人体舒适度差异明显,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县(区)为崆峒、崇信、泾川、灵台,其次为庄浪、华亭、静宁.崆峒山客流量与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党冰 张博凯 李佳耘 王式功 尚可政关键词:气候 人体舒适度 城市下垫面对河谷城市兰州冬季热岛效应及边界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3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块UCM,引入2005年MODIS土地利用类型资料,在对2005年1月25—28日兰州市热岛现象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去除城市下垫面敏感性试验,探讨了城市下垫面对城市边界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能使近地层大气温度升高而风速减小,并且,在夜间表现更明显。由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分析可知,城市下垫面对兰州市热岛强度的贡献率为44%。夜间,城市上空200 m以下的近地层大气保持了白天的混合层特征,热岛环流的上升运动促进了山风环流,使得上升气流到达地面以上600 m左右;白天,由于山峰加热效应,城市上空400—600 m存在一个脱地逆温层,城市热岛环流使得11—15时(北京时)市区近地层出现弱上升气流,抑制了谷风环流的形成及发展。城市下垫面的低反照率特性和建筑物的多次反射作用导致城市下垫面的净辐射通量大于非城市下垫面;城市下垫面由于建筑材料的不透水性,导致潜热通量远小于感热通量,而储热项所占比重明显增大。 王腾蛟 张镭 张博凯 曹贤洁 王宏斌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 WRF模式 城市边界层 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2013年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熊光洁 张博凯 李崇银 尚可政 王式功关键词:多时间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