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明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学位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师德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1篇银行
  • 1篇幼儿
  • 1篇幼儿学习
  • 1篇幼小
  • 1篇幼小衔接
  • 1篇愉快
  • 1篇愉快教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课
  • 1篇中间业务
  • 1篇商业银行
  • 1篇上市股份制商...
  • 1篇生成性
  • 1篇生成性教学
  • 1篇师道
  • 1篇师德建设

机构

  • 8篇渤海大学

作者

  • 8篇张明明
  • 3篇刘万海

传媒

  • 1篇课程.教材....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近五年来国内生成性教学研究评析被引量:3
2013年
生成性教学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诸多学者围绕其提出背景、内涵、特征、价值等方面开展了逐步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上述成果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着诸如理论基础研究浅表化,对生成性的本质认识不清晰,研究中"大破大立"倾向明显,以及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亟待从基本概念澄清、研究视角拓展与研究方法多元等层面加以完善。
刘万海张明明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
中小学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当代趋向与提升策略研究
教研组是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层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教育场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研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传统的教研组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文化层面探讨组织内部...
张明明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研组文化建设
文献传递
近年来我国师德研究的主题、特征与趋向被引量:9
2014年
师德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师德问题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主题变迁与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师德内涵的重新定位、师德规范的"避虚就实"、师德建设路向的调整、师德概念的本体重构等。从研究方法论来看,师德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与研究视角多元化、注重立足教师自身的主体性研究等特征。未来的师德研究应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实践审视和体系建设、做好本土传承与借鉴转化、实证与理论研究互补。
刘万海张明明
关键词:师德专业道德师德建设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研究--以XX实验幼儿园为例
学习品质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包含幼儿在学习中所持有的态度、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的方式等等。儿童具有积极的学习品质可以增强其在学习中的能力,为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培养学习品质...
张明明
关键词:幼小衔接
中间业务对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金融脱媒”的出现及外资银行的涌入,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强。一方面,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金融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另一方面,利差收窄导致传统的存贷...
张明明
关键词: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绩效
让愉快教学走进思想政治课
中外愉快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愉快教学法是以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把兴趣、成功、审美、创造、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愉快教学即寓教于乐。...
张明明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堂形态教学原则
师德研究的主题、特征与趋向被引量:2
2014年
师德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师德问题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主题变迁与时代特征。综观这些年的师德研究,其主题正在经历一种时代性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研究特色。一、近年来我国师德研究的主题变迁首先,师德内涵研究由教师个体走向教师群体。师德即教师道德,主张师德建设主要是提升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强调教师个体内化的作用,把师德看作是教师主体的职业道德,这种是将师德等同于职业道德。当前大多研究中普遍采用的说法为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这更看重教师群体的道德。
刘万海张明明
关键词:师德问题教师教育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群体教师道德教师个体
回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研究
反语是一种常用的表现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形式。它的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语用推理过程。其生成涉及三个变量:再次提及期望;隐性的展示说话人的期望;交际双方共识的反语语境。其中认知心理失衡是反语的诱发因素,而言语内部的失衡则是...
张明明
关键词:反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