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霍奇金淋巴瘤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张昶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肺癌淋巴结外手术治疗
- 乳腺叶状肿瘤17例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肿瘤,过去称为叶状囊肉瘤,WHO乳腺肿瘤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生物学行为多变难测,临床上常被当作纤维腺瘤处理而导致肿瘤复发。因此诊断和处理常较困难,为此笔者将本科1999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17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 唐海燕齐惠华张昶
- 关键词:叶状肿瘤乳腺病理乳腺切除术
-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的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内树突状细胞、呈HLA-DR抗原表达细胞引起的抗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S-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结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缺乏树突状细胞(2/22,占9.09%),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138/138,占100%),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占18.1%)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106/138,占76.8%)。结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 张昶吴健周武碧
- 关键词:抗肿瘤免疫树突状细胞HLA-DR抗原表达预后
- 十二指肠神经节细胞副神经节瘤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46岁.大便带血1年余,曾于2009年4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本院,当时无其他伴随症状.患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本次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反酸等症状.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肠腔内见一8cm×8cm×6 cm肿物,表面光滑.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并送病理.巨检:十二指肠肿瘤椭圆形肿物1个,可见部分包膜,表面光滑,大小8 cm×8cm×6cm,灰白色,实性,质软.镜检:肿瘤组织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团块、结节状.肿瘤细胞由三部分组成:上皮样细胞、神经节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片状分布.上皮样细胞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间,形成大小不等腺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图1)小巢状分布,每巢1~6个神经节细胞样细胞.
- 张昶吴健朱亚宁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副神经节瘤家族遗传性疾病上皮样细胞十二指肠肿瘤腹部B超检查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观察
- 2007年
- 目的报道一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对手术切除的肾脏及其肿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右肾下极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实质,界限清楚,向邻近肾脏实质推挤状生长,无浸润。大小约为12.5cm×9.5cm×8.0cm;组织学上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构成,特别是当肿瘤显示不典型的特征时很容易与有些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显示瘤组织vimetin、SMA、HH35、HMB45、Melan-A、CD68、CD117均阳性。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
- 乔海国张昶
- 关键词:肾脏肿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皮脂腺腺瘤皮脂腺淋巴腺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微米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上主要由无间变的皮脂腺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或排列成腺样结构,并见大小不等的导管,间质为淋巴细胞,并可形成淋巴滤泡。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有清楚界限,偶可形成囊状。结论涎腺皮脂腺淋巴腺瘤是十分少见的肿瘤,临床行为完全属于良性,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故与皮脂腺淋巴腺癌鉴别尤为重要。
- 乔海国张昶乔振亚
- 关键词:涎腺肿瘤
- 卵巢粒层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 刘海燕孙苏安张昶
- 关键词:粒层细胞瘤卵巢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和肩背部,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直径1~6 cm,平均3.6 cm。肿瘤周界清晰或有菲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白色,黏液样。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小梭形至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和黏液样基质组成,细胞之间可见绳索样或纤细的胶原纤维,肿瘤内偶可见丛状小血管,间质内含有少量散在的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小梭形和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其中标记vimentin和CD34可清晰显示树突状的胞质突起。结论 DFML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殊亚型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关系密切,可能属于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黏液样变型。其需与其他黏液样肿瘤相鉴别。
- 乔海国张昶庄一林王坚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组织学形态、胃镜下表现与血清学检测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CAG和1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C)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清学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A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数天或数月不等。胃镜直视下特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皱襞变浅或消失,色苍白而平滑,透过变薄的黏膜可见黏膜下小血管;长期严重的病例,还可见胃黏膜(多在幽门部)呈细颗粒状,甚至形成息肉。组织学特点比较复杂,其特征性所见是胃黏膜固有腺体(主要是胃窦的幽门腺和胃体的胃底腺)萎缩、以致消失,上皮再生、增生与化生,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淋巴小结形成,黏膜肌层增生等。血清学检测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及胃泌素-17(G-17)均明显低于CNAC患者,72.3%的CAG患者中Hp阳性伴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比值(PGR)明显降低。结论 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癌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则为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其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普查,以及对患者的随访和预后监测。
- 乔海国张昶周爱军庄一林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学特点血清学检测
- 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因素探讨
- 1995年
- 张昶
-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复发因素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