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帕替尼单药方案治疗210例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指标,评价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0例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1%和65.7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3.0 d;≥3级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6例,合并手足综合征10例,蛋白尿4例,腹泻4例,血小板减少7例,疲倦2例,出血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给药剂量、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及AFP水平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疾病控制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AFP水平是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疾病控制率独立影响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S评分、给药剂量、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及AFP水平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给药剂量、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AFP水平是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疾病控制效果与PS评分、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AFP水平密切相关;PS评分、给药剂量、合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AFP水平能够独立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
- 郑华理张煌周帅跃朱爱萍
- 关键词:胃癌疗效预后影响因素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J缸(IDA)的关系,以及Hp相关IDA的治疗。方法分别统计40例IDA伴慢性胃炎与42例非IDA慢性胃炎两组Hp感染率。将36例Hp感染相关IDA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细菌加口服铁剂与单用铁剂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观察疗效。结果IDA伴慢性胃炎者Hp感染率为90%高于非IDA慢性胃炎者(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相关IDA患者接受根除细菌加铁剂治疗前后其Hb、血清铁、铁蛋白均显著增高,而单用铁剂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当IDA患者铁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宜考虑是否存在Hp相关IDA;根除Hp感染后对IDA有一定治疗作用。
- 朱爱萍方国全徐海涛张煌鲁恒珍
- 关键词:贫血螺杆菌阿莫西林亚铁化合物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2013年
-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糖皮质激素联合Hp根除疗法;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朱爱萍方国全张煌鲁恒珍郑华理周帅跃徐珍琴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
- 淋巴细胞、血细胞及骨髓细胞检测在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应用价值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血细胞及骨髓细胞检测在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AA患者纳入AA组、48例hypo-MDS患者纳入hypo-MDS组,另将2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比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大颗粒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血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比率等。结果hypo-MDS组、AA组CD3^(+)CD8^(+)高于健康组,CD3^(+)CD4^(+)、CD4^(+)/CD8^(+)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CD3^(+)CD57^(+)T-大颗粒淋巴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率低于hypo-MDS组,CD19^(+)B淋巴细胞高于hypo-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大颗粒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血细胞、骨髓细胞综合检测可提高AA与hypo-MDS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鲁恒珍张煌周帅跃郑华理朱爱萍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颗粒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血细胞
- 血清微小RNA-106b-5p、RNA-30a-5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06b-5p(miR-106b-5p)、miR-30a-5p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门诊确诊的结直肠腺瘤患者(结直肠腺瘤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各90例,检测其血清miR-106b-5p、miR-30a-5p表达水平,随访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106b-5p、miR-30a-5p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miR-106b-5p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miR-30a-5p表达水平低于结直肠腺瘤组及健康对照组(F=295.073、374.052,P均=0.000);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06b-5p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3.382/0.001、3.130/0.002、3.069/0.003、4.638/0.000),而血清miR-30a-5p表达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3.626/0.000、2.605/0.011、3.265/0.002、3.113/0.002);血清miR-106b-5p高表达亚组、miR-30a-5p低表达亚组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分别低于血清miR-106b-5p低表达亚组、miR-30a-5p高表达亚组(χ^2=11.449,12.613,P均<0.01);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106b-5p、miR-30a-5p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85、0.692,敏感度为0.824、0.676,特异度为0.794、0.739,约登指数为0.618、0.415。结论血清miR-106b-5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升高,血清miR-30a-5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降低,二者均与不良预后有关,具有作为结直肠癌预后预测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能。
- 张煌鲁恒珍周帅跃郑华理朱爱萍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