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金纳米棒核/贵金属壳杂化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和性质调控被引量:2
- 2011年
- 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及催化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这些性能与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结构组成等密切相关.目前如何有意识地控制晶体生长过程,以得到人们需要的纳米结构和组成,仍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文章重点介绍了利用具有特定形貌和晶面组成的金纳米棒(Au nanorods)作为种子,借助形成核/壳结构,诱导了Ag,Pd,Pt棒状纳米结构的形成,并实现了对杂化纳米结构光学和催化性能的调控,进一步扩展了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应用范围.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杂化纳米结构是性能调控的一种有效方式.
- 张珂刘建波胡晓娜向彦娟冯莉莉何伟伟侯帅郭玉婷纪英露周维亚解思深吴晓春
- 关键词:金纳米棒电催化
- 液相剥离法制备超薄氧化钛纳米薄片
- 2018年
- 自石墨烯问世以来,纳米薄片材料以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电学性能,被视为未来电子器件的优秀备选材料。其中,二维氧化钛纳米薄片在减薄至纳米厚度时仍具有高介电常数,是一种很好的绝缘材料,但较小的横向尺寸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晶体的高温熔融生长法和层状材料的化学液相剥离法相结合,制备了单层和薄层的氧化钛(Ti_(0.87)O_2^(0.52-))纳米薄片,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分析手段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降低高温熔融生长过程中的降温速率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从而提高了产物的纯度,并将生成前驱体钛酸盐(KTO)的尺寸由约20μm增大至约200μm。还通过控制化学液相剥离过程中TBAOH溶液的浓度得到了剥离效果更好的氧化钛纳米薄片,并利用能谱仪(ED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了氧化钛纳米薄片的形貌和成分。还利用静电吸引将氧化钛纳米薄片拼接成大面积的纳米薄膜,并通过超声处理大大减小了拼接时样品的重叠和空白。
- 吴伟张洋张珂刘彩红翟俊宜
- 白龙江引水工程代古寺水库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白龙江引水工程是我国拟建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而代古寺水库是该工程的水源枢纽。代古寺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本文研究区)活动断层发育、大地震频发,故亟需开展可靠的地震危险性评估,为该研究区内的工程建设和运营保驾护航。由于传统评估方法物理依据不足,难以正确评估研究区的地震危险性,故本文采用了基于地震物理预测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位于海原地震区,未来100年内该研究区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源于海原地震区的下一次M_(S)8.5标志性地震。根据断层地震活动、发震潜力与展布特征,我们预判了该标志性地震的可能发震断层和震中位置;应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考虑不同震中位置,分别计算了其产生的地震烈度。为确保“百年大计”的白龙江引水工程代古寺水库水资源枢纽安全,我们建议该研究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不宜低于8度。
- 翟梦阳秦四清薛雷薛雷张珂
- 关键词:地震烈度
- 一种用于驾驶场景下手机检测的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被引量:1
- 2021年
- 小目标物体实时检测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难点。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用于复杂驾驶场景下的手机小目标检测。首先,通过改进YOLOv4算法,设计了一个端到端的小目标检测网络(OMPDNet)来提取图片特征;其次,基于K-means算法设计了一个聚类中心更加贴切数据样本分布的聚类算法K-means-Precise,用以生成适应于小目标数据的先验框(anchor),从而提升网络模型的效率;最后,采用监督与弱监督方式构建了自己的数据集,并在数据集中加入负样本用于训练。在复杂的驾驶场景实验中,本文提出的OMPDNet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驾驶员行车时使用手机的检测任务,而且对小目标检测在准确率和实时性上较当今流行算法都有一定的优势。
- 戴腾张珂张珂
- 关键词:目标检测神经网络聚类算法
- 一种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qPCR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qPCR引物探针组合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探针组由SEQ ID NO:1所示引物FP1、SEQ ID NO:2所示引物RP1和SEQ ID NO:3所示探针P1组成。引物探针...
- 张珂夏天保陈小华应佳栩范文辉田璐瑛马小雅焦鹏涛
- 孕震断层锁固段累积损伤导致失稳的自组织-临界行为特征被引量:4
- 2018年
- 弄清锁固段(岩石)破裂过程中自组织临界性的物理涵义,对正确认识地震可预测性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锁固段破裂过程存在两个临界点,第一临界点为体积膨胀点,是自组织过程起点,在该点锁固段发生可判识的高能级破裂事件,这可视为锁固段宏观破裂前的惟一可识别前兆;第二临界点为峰值强度点,即失稳点,在该点发生通常有明显地表破裂带的大地震.基于以前研究给出的两者之间应变比理论关系以及地震震级与能量约束关系,可预测锁固段在第一和第二临界点处发生的某些标志性地震,并已得到诸多震例分析的支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锁固段是非均匀介质,其失稳前必须出现自组织过程,自组织是"因",临界失稳是"果",正是因为自组织过程的存在,才使得对某些大地震(如标志性地震)的预测成为可能;两个临界点之间的破裂演化过程并不是瞬态行为,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该过程中标志性地震的发生遵循确定性规律,并不存在小地震直接导致大地震(如标志性地震)的级联效应.
- 吴晓娲秦四清薛雷薛雷张珂
- 关键词:自组织
- 雄安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被引量:13
- 2017年
-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与减轻地震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用其对特定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可靠性差.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提出了利用岩石破裂自相似性预测研究区标志性预震的方法,并进而创立了一种以地震物理预测为基础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新方法.雄安新区位于唐山地震区内,近邻运城地震区.基于唐山和运城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结果及主要断裂展布与雄安新区位置关系,在唐山地震区内划分了保定研究区,在运城地震区内划分了行唐和十渡研究区.采用上述方法,预测了这三个区将发生的较大预震.根据某些学者提出的地震烈度经验公式,评估了唐山地震区发生标志性地震、预震及运城地震区发生预震导致的雄安新区地震烈度.结果表明,未来50年内,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从原7度调整为8度为宜.
-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薛雷张珂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评估
- 2017年伊拉克M_W7.3地震的类型界定及其震后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2017年伊拉克地震发生在我们划分的巴格达地震区,鉴于不同机构提供的该震震级参数相差较大,本文利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分情况讨论了该震所属地震类型,并分析了巴格达地震区地震趋势.结果表明:若2017年伊拉克地震为M_W7.3,则该震为第3锁固段向峰值强度点演化过程中发生的1次显著前震,该区未来将发生M_W7.7~8.2(双震型为M_W7.5~8.0)标志性地震,目前已接近临界状态;若2017年伊拉克地震为M_W7.5,除可能为显著前震外,还可能为标志性地震(双震)之一,若如此两年内该区将发生另一次M_W7.5地震;若2017年伊拉克地震为MS7.8,则该震为第3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对应的标志性地震,与我们对该震的前瞻性中长期预测结果相符.我们判断该震不为主震,预测该区未来还将发生M_W7.8~8.3(双震型为M_W7.6~8.1)标志性地震,目前该区远离临界状态.
-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薛雷
- 关键词:地震类型震后趋势
-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空心球被引量:2
- 2018年
- 设计、合成了一种两亲性的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ter),2-(N,N-二羧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异丁酸十二酯(DIBDC),通过核磁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IBDC既可引发聚合,又是表面活性剂.以DIBDC作为乳化剂,醋酸铜(Cu(OAc)_2)为催化剂,进行了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空心球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直径为100~200 nm的聚苯乙烯空心球.由于DIBDC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与卤素在化学行为上相似,因此,DIBDC可作为假卤素引发剂,在Cu(OAc)_2催化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Cu(OAc)_2存在于水相中,可以扩散到油水界面层与DIBDC作用,而活性自由基增长链始终处于油水界面,因此,聚合反应只能在油水界面层的"受限空间"内进行,从原理上避免了实心聚合物球的形成.
- 张珂汪太生李自力戴静闻何卫东白如科
-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细乳液聚合
- 锁固型斜坡失稳机理及其物理预测模型被引量:14
- 2018年
- 稳定性受潜在滑面上锁固段所控制的一类斜坡,称之为锁固型斜坡,其失稳机理较为直观明确,我们认为突破斜坡失稳预测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应从该类斜坡入手。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锁固型斜坡的分类研究,认为可将其分成两大体系;指出锁固型斜坡演化3阶段与锁固段变形破坏过程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其演化过程之所以出现加速蠕滑阶段,是因为锁固段损伤累积至体积膨胀点后所致;发现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和残余强度点可视为锁固型斜坡演化进程中的两个特征灾变点,其分别对应着突发型和渐变型滑坡的发生;基于锁固段损伤本构模型和重正化群理论,导出了体积膨胀点、峰值强度点与残余强度点三者之间的量化力学联系,构建了锁固型斜坡失稳的物理预测模型;据此模型对盐池河山崩、新滩滑坡和Libby坝左坝肩楔形岩质滑坡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并可合理解释其失稳机理;阐述了该模型的使用原则和配套技术方法,以便于实际应用。
- 薛雷秦四清秦四清陈竑然杨百存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