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琼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首发冠心病患者的颈围与血脂谱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首发冠心病患者的颈围和血脂谱,探讨血脂谱、颈围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7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1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颈围,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及载脂蛋白分析。颈围与血脂谱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C/HDL-C、Apo B/Apo AⅠ和颈围等指标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po A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Apo B外,观察组中的血脂谱和颈围在不同的Gensini积分分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围与TC、LDL-C、Apo B、TC/HDL-C、Apo B/Apo AⅠ、non-H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 AⅠ呈负相关(P<0.05)。4 Logistic分析显示,颈围、LDL-C为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95%CI:1.075,1.185;OR=2.872,95%CI:2.182,3.781)。结论颈围与血脂谱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发生及病变程度的简单、廉价、实用的方法。
- 廖惠贞刘志云王春晖张碧琼
- 关键词:血脂谱颈围冠心病
-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9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患者人院时,经过溶栓治疗1d、1周、2周以及结束时测定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患肢周径以及血栓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经过溶栓治疗的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得到改善,入院时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经过溶栓治疗1d后D-二聚体水平增高,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1);治疗后1周、2周逐渐下降,直至治疗结束时D-二聚体水平方达到正常范围;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利用多普勒彩超发现DVT患者中12例全部再通,36例部分再通。结论D-二聚体的测量可以作为确诊下肢静脉血栓的-项指标,但特异性较低,需辅助其他方式确诊,临床上进行溶栓治疗时可以通过测定D-二聚体的水平指导合理用药,且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张碧琼黄远清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