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 2002年
-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下 ,引进高层次人才 ,发展重庆市的高等教育 ,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重庆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现状着手 ,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对策。
- 李广智张翔宇黄萍
- 关键词: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聘任制高校高等教育
-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
- 1998年
- 分析重庆大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重庆直辖市成立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提出加强和稳定教师队伍的对策建议。
- 张翔宇梁山
- 关键词:师资队伍
- 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演化时间效应规律
- 2024年
-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煤层孔隙结构在CO_(2)注入后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其演化规律将直接影响CO_(2)地质封存潜力。为了探索作用时间增加后煤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真实情况,提高CO_(2)地质封存量计算精度,通过对重庆市南桐矿区无烟煤进行超临界CO_(2)吸附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X射线衍射测试、核磁共振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等实验,研究了不同超临界CO_(2)作用时间对该区域内煤样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超临界CO_(2)作用后煤样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7 d内,处理7 d后煤样孔隙度增加了3.20%,7~14 d内煤样孔隙度仅增加了0.05%;②随作用时间增加,煤样孔隙的比表面积增加但变化量逐渐减小,7 d内日均增长19.74%~24.50%,7~14 d内日均增长2.37%~4.60%,其变化规律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③超临界CO_(2)与煤产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矿物质的溶解,增大了煤体的表面粗糙度,表征煤样粗糙度的分形维数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持续增大;④超临界CO_(2)作用后能有效改变煤样的孔隙度及表面形貌,为CO_(2)吸附提供了更多吸附点位,超临界CO_(2)对孔隙结构的改造效果在7 d内比较明显。结论认为,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的变化随作用时间增加最终会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无烟煤储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 葛兆龙张翔宇刘浩侯昱东符文宇贾云中
- 关键词:无烟煤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分形维数
- 实施科教兴国必须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被引量:1
- 1999年
- 分析新形势下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
- 喻洪麟曾佐伶张翔宇董海雯税国洪
- 关键词: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