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芳

作品数:2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戏台
  • 3篇古戏台
  • 2篇心理
  • 2篇秧歌
  • 2篇农耕
  • 2篇农耕文化
  • 2篇舞蹈
  • 1篇代表性传承人
  • 1篇道情
  • 1篇道情皮影
  • 1篇底蕴
  • 1篇地方剧
  • 1篇地方剧种
  • 1篇东北秧歌
  • 1篇新秧歌
  • 1篇新秧歌运动
  • 1篇心音
  • 1篇研究团队
  • 1篇延安文艺

机构

  • 18篇陇东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8篇张芳
  • 2篇康保成
  • 1篇刘湘

传媒

  • 7篇陇东学院学报
  • 3篇文化遗产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艺术教育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黄河之声
  • 1篇华夏教师
  • 1篇艺术评鉴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县道情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史呈林访谈
2023年
一、环县道情皮影戏概况环县道情皮影戏是流传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一种民间艺术。“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环县道情皮影戏表演最生动的描述。环县道情又称陇东道情,据《环县县志》记载,环县道情源于渔鼓道情,约于清初传入本县,清末至民国时,经民间艺人长期艺术实践,不断发展、提高,形成了今日独具风格的地方剧种。①环县道情皮影戏是环县道情与皮影戏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俗称灯影戏、小戏、牛皮灯影子。表演采用“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融民间音乐、美术、戏剧和口传文学为一体,成为当地人民倾诉情感、丰富文化生活和承担祭祀、过关、还愿等民俗活动的综合性艺术,被西方观众称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张芳
关键词:代表性传承人陇东道情综合性艺术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克服即兴舞中的怯场心理被引量:1
2012年
怯场心理是舞蹈编导教学中学生在即兴舞表演时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部分学生编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学生即兴舞怯场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引导学生克服怯场心理的具体教学办法。
张芳
关键词:即兴舞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灵台”考——兼说现存的甘肃省灵台县古戏台被引量:1
2021年
《诗经·灵台》表明,三千年前周文王所筑灵台乃人工所为,其功能是观演歌舞和说唱表演,因而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台,也是早于古希腊剧场的世界上最早的演剧场所。这一事实长期被遮蔽,应当予以揭示。此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文王所修灵台在今西安市的鄠邑区一带,但其实应在今甘肃省平凉市的灵台县。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当年的灵台荡然无存,而且宋金戏剧成熟之后,在当年周部族的活动中心,戏台的数量和质量都算不上最多最优。但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疙瘩庙等两座建于清代的戏台,以前均未见诸任何文献,或对古戏台研究有拾遗补缺之用。
康保成张芳
关键词:周文王古戏台
陇东秧歌动作符号的文化解读被引量:5
2015年
陇东秧歌是陇东社火中的表演形式之一,又名"徒手秧歌"。陇东秧歌双臂的"甩、缠、抻",腿部的"跨、颠、颤"以及全身的"拧、扭、晃"等动作是农耕文化与高原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承载着高原人民生产劳动的快乐、热爱生活的激情、繁衍生息的欢畅、坚忍不拔的气概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体现出黄土高原汉民族审美心理和生命情调。
张芳
关键词:农耕文化
庆阳荷花舞传承与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荷花舞是陇东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门类,周代的遗俗和农耕文化是孕育民间荷花舞文化的历史人文环境,荷花舞温文、典雅、优美的独特风格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汉民族族群的心理特征及审美价值。
张芳
关键词: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审美心理审美价值
如何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从舞蹈艺术的特点,舞蹈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探究态度,以及教与学的角度,阐述了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对有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营造和谐的舞蹈课堂气氛。
张芳
革命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古戏台利用述略被引量:2
2022年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利用古戏台进行革命宣传和革命文艺活动。尤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和总后方的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借助古戏台举行仪式、开展社会动员、传播红色文化,辖区的古戏台成为当时“军民同体,官兵平等;民主团结,万众一心”的革命大舞台,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新时代,这些承载着戏曲文化、建筑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古戏台,演剧功能衰退,红色文化功能彰显,成为宣传、教育群众不忘历史、牢记初衷的重要基地,具有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独特时代意义。
张芳
关键词:古戏台革命战争年代
从乡土中走来的荷花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荷花舞》的发展
2023年
陇东民间舞蹈《莲花灯》在陕甘宁边区时期由刘志仁创作并改编成《荷花舞》,成为新秧歌运动的代表。而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目光如炬,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荷花舞》进行新的创造推向国际舞台,受到世界舞坛瞩目!80多年来,《荷花舞》从民间舞蹈演变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典舞蹈作品,其中凝结着先辈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对荷花舞的传播及其演变进行梳理,发现《荷花舞》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直接产物;正是在《讲话》精神的影响下,《荷花舞》在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张芳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讲话》精神
陇东秧歌文化源流考析被引量:1
2021年
陇东秧歌是流传在甘肃东部庆阳市境内的汉族民间舞蹈,它其以独特的创造精神、自如的表演、稳健朴实的风格成为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种类型。本文围绕陇东秧歌的形式和内容,从古文献、实地访谈中,挖掘和发现陇东秧歌的基本源流,追溯陇东秧歌身体语言所体现出的文化现象:一是深入陇东秧歌背后过往的历史发展、变迁,挖掘区域文化根脉;二是探究陇东秧歌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传统;三是通过陇东秧歌典型风格、动态特征、动作要领等,探究文化层面的资讯,为教学与创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张芳
关键词:文化源流考析
荷花舞的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荷花舞是甘肃庆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追溯荷花舞的渊源,其是在周代农耕文化的历史人文环境中孕育,在道教仪式舞蹈的内在演变中萌芽,在陇东庙会、社戏、社火"三位一体"的民俗活动中形成雏形,在民间艺人刘志仁的创造下成型,在舞蹈家戴爱莲的创编下蜕变,在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传承创新下繁荣。文章指出,荷花舞不是偶然的形成或自然的模仿,而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民俗艺术,它是庆阳农耕文化的折射和祀神文化的反映,是庆阳地域文化的积淀和表征。
张芳
关键词:农耕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