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蕙
-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改良Nikaidoh手术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或左心室流出道狭窄(PS或LVOTO)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均存在远期右室流出道梗阻的问题。近期有学者采取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获得流出道与大动脉间更好的对位关系,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问题和获得接近生理情况下血流动力学效果,同时降低远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发生率。
- 陈良万张蕙张贵灿吴锡阶陈道中黄忠耀
-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室间隔缺损
- 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72例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婴幼儿采用以氯胺酮与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和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围术期连续监测ECG、BP、CVP、SpO2、PETCO2及吸入氧浓度、体温、尿量、血气、电解质等。结果围术期呼吸、循环等功能稳定。全组72例术后3h内拔管,ICU留住时间8.2~17.5(12.65±4.8)h,其中66例经胸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术后5d内出院;其余6例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术后7d出院。结论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采用以氯胺酮与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和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有效;围术期在麻醉操作和监护上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病理生理及解剖上的特殊性;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等监测,维持婴幼儿病理生理稳定至关重要。
- 王增春张贵灿张蕙陈展明严亮亮陈彦丹
- 关键词:微创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麻醉
-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 2019年
-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沿着纵轴剥离,血液在撕裂造成的假腔中流动,有一个或数个破口与原有的主动脉腔相通。急性主动脉夹层尤其是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病死率高达51.06%。探讨其危险因素对于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拟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 刘明娟刘婷珊邓康张蕙陈良万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支架植入动脉内膜病死率
- 37例老年患者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患者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封堵术中,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的影响,以评价其在心脏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37例50~71岁的老年患者,择期行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所有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静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应用PCV模式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常规术后镇痛。观察气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其他用药及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均在术后2~6 h以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ICU停留时间8~15 h。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及其他与快通道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的快通道麻醉方法运用于老年患者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手术,效果肯定,切实可行。
- 张蕙张贵灿
- 关键词: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房缺封堵术老年患者
- PH-LHD大鼠模型中肥大细胞聚集与脱颗粒的规律和时间相关性研究
- 2017年
- 该文探讨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left heart disease,PHLHD)大鼠模型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聚集与脱颗粒的规律和时间相关性。实验选取66只雄性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模型组(54只),对照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当天即进入实验程序;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后64 d进入实验程序;模型组大鼠通过实施升主动脉缩窄手术来制备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在术后第1、3、5、8、15、22、36、50、64 d进入实验程序。该实验行肺组织的固定和切取并制作成病理切片,观察肺血管周边肥大细胞的聚集与脱颗粒。结果显示,20~50μm和50~100μm的肺血管周边,在第36 d时均发生明显的肥大细胞聚集现象,且以脱颗粒状态为主,并引起了整个肺组织肥大细胞密度的明显增加。>100μm的肺血管周边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比较迟(第50 d),且以成颗粒状态的肥大细胞为主。在PH-LHD大鼠模型的形成过程中,肥大细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直径>100μm的肺肌性动脉周边的肥大细胞对肺高压形成的影响较小,而20~50μm和50~100μm的肺细血管周边的肥大细胞明显参与了肺高压的形成。
- 张蕙陈良万
- 关键词:大鼠模型肥大细胞脱颗粒
-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 侯艳婷陈良万吴锡阶李虔桢董疑张蕙
- 关键词:体外循环中度低温选择性脑灌注
- 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PH-LHD)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雄性未成年SD大鼠行冠状动脉开口以上的升主动脉缩窄手术来获得PH-LHD大鼠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在术后第1、3、5、8、15、22、36、50、64天进行体动脉压、右心室压监测。实验以第0天未经处理的大鼠及在第64天行假手术的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SD大鼠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后第64天,成功获得PH-LHD模型,表现为体动脉压力没有改变,右心室压力升高。结论冠状动脉以上的升主动脉的缩窄术是制作PH-LHD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 张蕙陈良万
- 联合器官获取组织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被引量:8
- 2022年
- 随着我国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改革推进,器官获取组织(OPO)的设立将更集中化、规模化,进入多家医院共同参与的联合OPO发展阶段。如何做好联合OPO的运行管理和科学发展规划,成为各级管理者亟需思考的新课题。当前,联合OPO在一体化管理、成本控制、服务同质化、文化整合及学科布局等方面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为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扩大高质量器官捐献服务供给,应坚持内涵建设为先的发展思路,坚持正确的公益方向,以引领和带动本省器官捐献服务发展为己任,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做好同质化管理,为创建全省统一OPO探索出成功经验。
- 李羽抒张蕙杨顺良
- 关键词:器官捐献器官移植文化整合成本控制
- 色甘酸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肥大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周边肥大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时间相关性,找寻肥大细胞稳定剂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18只雄性未成年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当天即进入实验程序;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后64 d进入实验程序;模型组大鼠通过实施升主动脉缩窄手术来制备"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手术前5 d至造模术后第15、22、36、50天,分别腹腔注射色甘酸钠25 mg/(kg·d),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从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20~50μm肺血管周边,在第36天时均发生明显的肥大细胞聚集现象,采用色苷酸钠干预后肥大细胞功能受到抑制;模型组血清MCP-1和IL-6明显较其他组升高,而采用色苷酸钠干预后水平明显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50μm肺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的聚集及脱颗粒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变化,采用细胞膜稳定剂色苷酸钠可以降低炎症因子MCP-1和IL-6水平,抑制肥大细胞功能。
- 张蕙陈良万
- 关键词:肥大细胞脱颗粒肺动脉高压色苷酸钠
- 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处理
- 2010年
- 张蕙陈良万张贵灿
-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麻醉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