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平滑肌脂...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脂肪瘤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脂肪瘤
  • 2篇静脉
  • 2篇肝脏
  • 2篇肝脏血管
  • 2篇肝脏血管平滑...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分析
  • 1篇低剂量
  • 1篇胸部
  • 1篇血管肌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计量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张鑫
  • 4篇肖文波
  • 3篇许顺良
  • 2篇严森祥
  • 2篇阮凌翔
  • 2篇张胜
  • 2篇钟百书
  • 2篇刘锦鹏
  • 1篇章华芬
  • 1篇张景峰
  • 1篇潘毅
  • 1篇陈辉
  • 1篇王晓燕
  • 1篇肖圣祥
  • 1篇章熙道
  • 1篇缪建良
  • 1篇祁斌
  • 1篇柴春华
  • 1篇黄丽华
  • 1篇周敏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4
2010年
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采用CT检查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同时CT扫描辐射剂量,以及对检查者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主张在满足X射线诊断要求前提下应遵循所有辐射剂量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的原则(ALARA)。本研究依据这个原则,用降低mAs的方法,在测量不同mAs下的CT值的均匀性、CT剂量指数、噪声水平、高对比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的基础上,分析其结果,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肖圣祥毛定立柴春华肖文波张鑫钟百书
关键词:CT扫描方法低剂量胸部CT剂量指数X射线诊断
人工肝股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 CRT)的影响因素, 为CRT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6日至2022年3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人工肝中心1 060例因肝脏疾病接受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且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CRT组(n=574)和非CRT组(n=48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工肝股静脉置管发生CRT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60例人工肝股静脉置管患者CRT发生率为54.2%(574/1 060)。单因素分析显示, 性别、置管前后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总胆红素、置管位置和留置时间是人工肝股静脉置管后发生CRT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男性[OR=1.627, 95%可信区间(CI)1.233~2.148, P<0.001]、右股静脉置管(OR=2.101, 95%CI 1.130~3.908, P=0.019)、留置时间(OR=1.039, 95%CI 1.003~1.077, P=0.035)、置管后D-二聚体>500 μg/L FEU(OR=1.697, 95%CI 1.191~2.416, P=0.003)、INR≥1.5(OR=1.343, 95%CI 1.001~1.801, P=0.049)是人工肝股静脉置管CRT的高危因素。结论人工肝股静脉置管CRT发生率高, 临床上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其高风险人群, 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章华芬陈辉张鑫魏柳毅陈琴仙张卓瑶王晓燕黄丽华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治疗股静脉置管影响因素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右心房瘤栓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05年
张鑫许顺良周敏肖文波
关键词: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畸形血管下腔静脉肾静脉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附10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它由不同含量的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畸形血管组成。HAML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肝癌、肝脏血管瘤等。笔者将10例经过病理...
张鑫严森祥肖文波许顺良
文献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诊断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20例中,女性19例,男性1例,年龄16...
刘锦鹏张鑫张胜阮凌翔
文献传递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基础,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MR 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在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3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5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MR I显示脂肪密度或信号。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MR I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或信号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3种成分含量相似,平扫CT为较均匀低密度,MR I T 1W呈低信号,T 2W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CT、MR I均呈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 I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
张鑫严森祥肖文波潘毅许顺良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HIF-1a的表达水平与18F-FDG代谢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琢(HIF-1琢)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18F-FDG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35例,均于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阮凌翔张胜钟百书钱秉坤刘锦鹏张鑫张景峰祁斌
关键词:PET/CT显像18F-FDG
文献传递
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CT对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SM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 CT可较好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CT强化程度,具有检出率高等特点。结论 CT对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缪建良张鑫章熙道
关键词:脾脏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