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飞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电图
  • 2篇亚急性
  • 2篇亚急性联合变...
  • 2篇舞蹈症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脊髓亚急性联...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电解质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改...
  • 1篇血糖
  • 1篇血细胞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张飞飞
  • 10篇孙妍
  • 7篇高丽华
  • 3篇任晓荣
  • 2篇王艳梅
  • 2篇丁一
  • 1篇何红莲
  • 1篇才蔚涛
  • 1篇王玉松
  • 1篇肖宇宏

传媒

  • 5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护理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本氏脑病2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桥本氏脑病(HE)是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伴有抗甲状腺抗体增高、对激素敏感的脑病。由于HE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的非特异性和不典型性,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故诊断率低,极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桥本氏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孙妍张飞飞董功巧
关键词: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抗体脑脊液检查不典型性非特异性
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一种Vit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的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大脑白质和视神经。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为主,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上很多病例不典型,易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脊髓压迫症、脑血管病等。如不及时治疗,病程持续进展,可导致不可逆损伤,造成瘫痪。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报告如下。
孙妍张飞飞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VITB12
2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20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变主要累及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以四肢感觉异常、无力和感觉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80%(16/20)患者伴有贫血; 50%(10/20)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降低;脊髓MRI检查,44%(8/18)患者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改变; 75%(12/16)患者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结果异常;应用维生素B_(12)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脊髓MRI扫描和肌电图检查对SC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孙妍高丽华张飞飞任晓荣
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肌电图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讨论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结合研究需求随机选择76例患者参与分组对比研究,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包含患者38例,分别以常规干预护理方法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参与临床护理实践,分析护理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对治疗前后两小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参与护理干预后各小组的吞咽功能均有好转,但是比较来说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且经过统计学差异性检测显示结果有意义(P<0.05);比较分析两个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4.74%,对比常规组(84.21%)数值更高,统计学检测之后结果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且吞咽障碍得到缓解,比较常规护理方法更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丁一张飞飞张秋爽何红莲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1例以偏侧舞蹈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死被引量:1
2017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1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半天入院。患者于2015年12月4日睡觉中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左侧肢体快速、无目的、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以肢体近端为主,动作幅度较大,不受意识控制,无面舌部及躯干部不自主运动及扭转,行走无明显受限,无明显缓解及加重因素,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力、麻木感。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查头颅CT: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死;
孙妍高丽华张飞飞
关键词:偏侧舞蹈症脑梗死
高强度体能考核对新兵血细胞和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新兵高强度体能考核前后血细胞和电解质的变化,为新兵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和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90名2014年入伍新兵,9月1日进行体能训练,11月10日行高强度体能考核测试。在高强度体能考核前(体能训练10周后)、考核后即刻、考核后72 h检测血中WBC、RBC、Hb、C-反应蛋白(CRP)和血K^(+)、Na^(+)、C^(1-)、Ca^(2+)、Mg^(2+)、P^(3-)、乳酸(LA)水平。结果新兵高强度体能考核后即刻与考核前比较,WBC、CRP、Ca^(2+)、P^(3-)、LA显著升高,K^(+)、Na^(+)显著降低(P<0.05),PLT极显著升高,RBC、Hb、C^(1-)极显著降低(P<0.01)。考核后72 h与考核后即刻比较,WBC、CRP、PLT显著降低,Hb、C^(1-)显著升高(P<0.05),LA、Ca^(2+)、P^(3-)极显著降低,K^(+)极显著升高(P<0.01);Na^(+)、RBC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2+)在考核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强度体能训练对血细胞和电解质、LA有显著影响,应科学合理安排军事训练,防止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
孙妍任晓荣肖宇宏张飞飞才蔚涛高丽华
关键词:新兵血细胞电解质乳酸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对脑梗死施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孙妍张飞飞邵云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观察
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2例被引量:1
2015年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临床表现多样,在全身癌肿尚未被发现之前,很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以感觉运动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男,62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20d于2012-10-23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d无明确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上肢尚可持物,下肢逐渐出现行走及蹲起费力,伴四肢末端麻木感,无饮水呛咳,无发热,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无二便障碍。
孙妍高丽华张飞飞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食管癌肺癌
癫痫患者深睡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癫痫患者深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35例,MoCA<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67例,MoCA≥26分),另选该院体检健康人员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步监测所有纳入对象深睡期(N3+N4期)脑电波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初发年龄低于无认知障碍组;病程、每月发作次数、全面发作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无认知障碍组REM、N1期、N2期高于正常对照组;N3+N4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REM、N1期高于无认知障碍组;N3+N4期、TST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发作期间痫样放电(IED)指数低于无认知障碍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棘波指数(SWI)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深睡期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BFVm)、CBFV波动程度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深睡期CBFVm、CBFV波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深睡期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CBFV波动与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张飞飞高丽华丁一孙妍
关键词:癫痫视频脑电图血流动力学
脑梗死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体质量指数(BIM)、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分析脑梗死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52例出现睡眠障碍,56例未发生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8.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叶梗死、高BMI、高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差、合并冠心病为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脑叶梗死尤为明显。临床上应加强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和管理,并积极进行药物、神经调控和心理干预治疗,有望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和家庭。
孙妍王艳梅王玉松高丽华任晓荣张飞飞
关键词:脑梗死睡眠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