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卫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循经
  • 6篇循经感传
  • 6篇感传
  • 5篇穴位
  • 4篇电针
  • 4篇背角
  • 3篇电生理
  • 3篇镇痛作用
  • 3篇神经元
  • 3篇骨骼肌
  • 2篇电生理学
  • 2篇电针疗法
  • 2篇电针镇痛
  • 2篇针刺
  • 2篇针刺镇痛
  • 2篇针灸
  • 2篇针疗
  • 2篇针疗法
  • 2篇镇痛
  • 2篇生理

机构

  • 14篇中国中医研究...

作者

  • 14篇徐卫东
  • 13篇朱兵
  • 9篇荣培晶
  • 8篇李宇清
  • 6篇贲卉
  • 5篇何晓玲
  • 5篇张守信
  • 4篇刘乡
  • 1篇高昕妍

传媒

  • 4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牵涉痛区和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机制研究
<正>现代科学证据表明牵涉痛是由内脏的传入与躯体同神经节段的传入在各级中枢的会聚、投射从而使皮层“误认”疼痛出现在躯体部位而产生。无独有偶,中医经络理论中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联系,也是以经脉(体表)和脏腑(内脏)神经节...
荣培晶徐卫东贲卉朱兵
文献传递
电针穴位镇痛作用的广泛性与中缝大核的关系被引量:3
1994年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电针疗法穴位镇痛中缝大核
神经—骨骼肌的继发性兴奋——“循经感传”机制研究(Ⅰ)被引量:16
2001年
方法 :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 ,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结论 :由于外周神经中还包含有传入的感觉神经 ,即可能引起该神经感受野出现继发性的感觉 。
朱兵贲卉徐卫东荣培晶李宇清
关键词:神经肌肉接头生理学循经感传电生理学
沿骨骼肌出现的继发性兴奋反应与“循经感传”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沿骨骼肌出现的继发性兴奋反应与“循经感传”机制的关系。方法实验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结论由于外周神经干中包含有传入的感觉神经和传出的运动神经,即可能引起继发性的感觉迁移和步进性运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涉及到中医经络研究中观察到的循环感传现象的机制。
朱兵贲卉徐卫东荣培晶李宇清
关键词:循经感传
电针对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穴位特异性和广泛性被引量:14
1995年
细胞外记录大鼠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鼻颊部伤害性与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用高低两种强度分别电针同属足阳明胃经但属不同神经支配的穴位“下关”和“足三里”。结果表明,低强度电针只有同属三叉神经支配的“下关”穴对伤害性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足三里”无此效应。但高强度电针无论是“下关”还是远节段腓总神经支配的“足三里”穴均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表明低强度电针镇痛作用部位的局限性即穴位特异性,而高强度电针镇痛作用范围广泛即镇痛作用的广泛性。这一结果为针刺治疗不同部位痛症的穴位、手法和刺激量的选择提供科学实验的基础。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针刺镇痛穴位电针疗法三叉神经
电针对三叉背角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的中枢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实验用Wistar大鼠 ,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右侧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面颊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 2V和 1 8V分别低和高于C纤维阈值的两种强度电针“足三里”或“下关”穴 ,观察对此会聚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及损毁中缝大核 (NRM )后的变化。损毁NRM后低强度 (2V)电针“下关”穴 ,对伤害性反应从针中到停针后 2 5min ,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 .0 5~ 0 .0 0 1 ) ,与损毁NRM前相比 ,抑制幅度稍低。而低强度电针“足三里”穴 ,与NRM损毁前的电针效应相类似 ,无论是针中还是针后都无此镇痛效应。损毁NRM后高强度 (1 8V)电针“下关” ,从针中到停针后 2 0min对会聚神经元痛反应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0 1 ) ,但与损毁前相比抑制作用减弱。而 1 8V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在损毁NRM后消失 ,与NRM损毁前电针此穴明显镇痛的效应相比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近痛源部位的“下关”穴电针镇痛效应 ,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节段内痛抑制机制实现的。高强度 (1 8V)电针虽与NRM有一定关系 ,但并不完全依赖于NRM的完整 ,表明“下关”镇痛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而远神经节段穴位“足三里”强电针(1 8V)所引起的镇痛作用则与NRM关系密切。表明远隔穴位针刺的广泛性镇痛作用可能必须通过脊髓上NRM?
徐卫东刘乡朱兵何晓玲张守信
关键词:电针镇痛
不同穴位电针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反应抑制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被引量:14
1993年
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后爪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不同强度及不同穴位的电针对该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低强度(2V)电针与痛刺激近节段的下肢穴“足三里”对会聚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头面部的远节段穴“下关”则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特异性。高强度(18V)电针分别给予“足三里”或“下关”对该神元的伤害性反应均可引起明显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表现出穴位镇痛的广泛性。
何晓玲朱兵刘乡徐卫东张守信
关键词:伤害性反应电针镇痛
神经—肌肉继发性兴奋的时间总和——“循经感传”机制研究(Ⅱ)被引量:6
2001年
实验用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组织和后肢的坐骨神经及其分支、腓肠肌、趾长伸肌—胫前肌。结果证明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腓肠肌纤维兴奋过程中的去极化电位形成的综合电流能刺激穿越该肌的神经 ,引起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继发性兴奋反应。将引起继发性神经—肌肉反应的刺激电流降至阈值强度 ,连续 2个或更多的脉冲刺激 (间隔在 10~ 10 0 0ms之间 )可发生时间总和的激活反应。这种时间总和效应有助于解释沿经脉感觉慢速迁移现象。
朱兵贲卉徐卫东荣培晶李宇清
关键词:神经-肌肉接头针灸效应电生理学循经感传肌收缩生理学
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机制和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方法应用多导电生理技术证明,循经感传现象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从而使循经感传现象有了客观化指标。结果和结论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与循经肌电的步进速度同时出现。循经感传轨迹与循经肌电步进在同一位置中。臂丛神经阻滞后,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中枢的功能完整。
朱兵徐卫东李宇清荣培晶
关键词:经络循经感传臂丛神经阻滞
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反应被引量:18
2001年
应用电生理技术证明针刺引起循经感传现象的同时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 循经感传速度和循经肌电步进速度在厘米每秒范围. 停止刺激后, 循经感传现象首先在远端消失, 并逐渐向近端推移, 与此相应, 肌电信号亦是首先在远端停止. 分别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和不影响感觉系统的区域性肌肉非动化阻滞法, 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 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感觉-运动反射活动的相互作用.
朱兵荣培晶李宇清贲卉徐卫东高昕妍
关键词:循经感传臂丛阻滞电生理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