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娟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子宫
  • 4篇阴道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3篇肿瘤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癌
  • 3篇宫内膜癌
  • 2篇阴道分泌物
  • 2篇妊娠
  • 2篇手术
  • 2篇化疗
  • 2篇恶性
  • 2篇分泌
  • 2篇分泌物
  • 2篇妇科
  • 2篇病理
  • 1篇动脉栓塞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成娟
  • 11篇张宇
  • 7篇李小毛
  • 3篇叶敏娟
  • 3篇叶青剑
  • 2篇李田
  • 2篇方莉
  • 2篇邓柳枝
  • 2篇李梦熊
  • 2篇杨越波
  • 2篇沈慧敏
  • 2篇黄敏
  • 1篇曾智
  • 1篇曾峥
  • 1篇沈晓婷
  • 1篇谢秋如
  • 1篇谢秋茹
  • 1篇滕奔琦
  • 1篇徐芬
  • 1篇刘冬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塞那肽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为艾塞那肽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瘤内微血管密度(MVD,CD31阳性)和巨噬细胞浸润密度(MID,F4/80阳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内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1)艾塞那肽组瘤内MVD-CD31阳性为(13.2±1.4)/400高倍镜,比对照组的(25.9±5.8)/400高倍镜少(P<0.01)。(2)艾塞那肽组的瘤内VEGF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艾塞那肽组瘤内MID-F4/80阳性为(31.4±3.4)%,比对照组的(72.1±4.2)%低(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减少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裸鼠移植瘤局部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减少VEGF生成,抑制移植瘤内的血管生成。
张宇成娟徐芬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ISHIKAWA血管生成
临床拟诊Ⅰ期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附件转移情况,初步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74例年龄为30~70岁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与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附件转移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病理学分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审查和批准)。结果临床拟诊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年轻患者中,术后病理学类型中内膜样腺癌、腺鳞癌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间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间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无法比较;腹水细胞学检查呈阳性与阴性的附件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手术治疗中是否保留卵巢,应慎重处理。若肿瘤细胞为高分化、无肌层浸润,可考虑在充分探查分期手术的基础上,切除近病灶侧卵巢而保留对侧卵巢。
张宇叶敏娟杨越波成娟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
系统评价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前的临床价值。方法网上检索MEDLINE、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CNKI、CBMdisc、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获取全文。筛选临床研究文献,试验组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照组是直接手术,提取用于评价的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切缘阳性率、3年生存率(OS)、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的HR和95%CI分别为(0.52,0.42~0.64,P〈0.0001),间质浸润的分别为(0.41,0.32~0.55,P〈0.0001),脉管浸润的分别为(0.25,0.16~0.38,P〈0.0001),切缘阳性率的分别为(0.44,0.22—0.87,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年0S的HR和95%CI分别为(1.11,0.85~1.46,P=0.46),3年DFS的分别为(1.45,1.10~1.91,P=0.008),5年OS的分别为(1.11,0.87—1.40,P=0.40),5年DFS的分别为(1.33,1.05~1.77,P=0.04),3年DFS和5年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年OS和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减少预后不良相关病理因素,对改善患者的生存可能有益。
张宇李小毛沈慧敏叶敏娟成娟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META分析
广州地区1500例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健康妇女阴道感染情况。方法用KOH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结果1500例妇女中:阴道清洁度异常比例45.07%;假丝酵母菌阳性52例,阳性率3.47%;阴道毛滴虫阳性3例,阳性率0.20%;细菌性阴道病(BV)66例,阳性率4.40%;假丝酵母菌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12例(0.80%)。结论现阶段妇女阴道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
黄敏钟月桂张宇成娟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见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况调查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现况,以便更好地指导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法:采用CTDI—CV量表进行在线调查,共回收111份有效问卷。结果:111名临床医学见习学生得分为(251.48±24.02)分,其中只有11.71%的医学生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在7个维度中,仅认知成熟度表现为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自信心""分析能力"和"求知欲"处于负性倾向临界状态。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较弱,且受性别、学习年制的影响,批判性思维能力女生优于男生,八年制优于五年制。结论: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性别和学习年制对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影响。高校应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刘冬叶青剑成娟张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不同教育模式在人流后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教育模式对流产后女性对避孕认知及方法采用的影响。方法:收治行人工流产女性400例,分为集体宣教组与个体宣教组,各200例,两组均于术后回访并接受避孕方法调查。结果:在个体宣教组和集体宣教组,术后1个月内服用短效避孕药的例数分别为165例、124例,失访分别为4例、8例(P<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的累积失访例数和有效避孕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随访结束,意外妊娠在集体宣教组12例,个体宣教组4例(P=0.0412)。结论:与集体宣教模式相比,个体宣教模式更易于让流产后女性接受有效避孕措施,从而显著提高术后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
邓柳枝李梦熊成娟
关键词:个体化教育模式人工流产避孕
不同方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VVC再发的疗效比较
2009年
目的评价硝酸咪康唑1200mg强化治疗及巩固不同疗程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再发的效果,探讨再发VVC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采取开放、非对照性临床试验。试验分三组,A组强化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巩固1个月,C组巩固2个月。对不同疗程患者用药前、用药后7~14d、用药后每个月进行妇科检查、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真菌学检查,评估疗效至停药2个月。结果70例患者入选,6例失访,停药2个月时共64例可评价人群。硝酸咪康唑1200mg强化治疗和巩固1~2个疗程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2.4%、52.6%、54.2%;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4.7%、91.7%;真菌学疗效分别为90.5%、94.7%、95.8%;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VC再发强化治疗效果满意,与巩固1~2疗程治疗疗效相当,增加1~2个疗程不能提高远期疗效和降低复发率。
方莉张宇李田成娟李小毛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硝酸咪康唑栓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月经模式及生育结局的随访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随访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月经模式变化及生育结局。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35岁以下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82例。随访月经恢复情况和生育情况。随访至2009年9月结束,随访时间为化疗结束后1~6年。结果 82例35岁以下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中,全部患者可在全部化疗结束前恢复月经,76%(62/82)的患者有过月经量减少,32%(26/82)的患者有过月经周期改变。94%(30/32)的患者可在化疗结束1年内恢复正常月经。在能够随访的32例患者中,在随访期间有生育要求或未严格避孕的患者22例,总孕次为22次,获得妊娠的人数比例为91%(20/22);分娩健康者10例;有1例畸胎引产。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后,月经模式的改变是存在的,是暂时和可逆的,生育结局良好。
张宇成娟谢秋茹曾峥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月经周期随访研究
30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30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例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30岁以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部分患者的月经生育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我院10年期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21例,30岁以下的患者56例,占7.77%,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子宫体恶性肿瘤前5年收治数为0,后5年的收治数为3;宫颈癌收治比例从前5年的7.7%上升到后5年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Ⅰ期诊断率分别为卵巢癌76.7%,宫体恶性肿瘤100%,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5.7%,宫颈癌66.7%。14例卵巢癌患者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1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只用化疗,1例宫颈原位癌患者行了宫颈锥切术。电话随访成功的10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月经均基本正常,获得总妊娠数4例,其中3人各育1人;随访成功的9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月经均能恢复基本正常,共有2个妊娠,已出生一活胎;1例宫颈原位癌患者行了宫颈锥切术尚在随访1年中,无妊娠记录。结论30岁以下年轻女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各种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探讨总结中并形成规范。
张宇成娟谢秋如曾智
关键词:年轻女性恶性肿瘤诊治
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革兰染色法检查G-双球菌。观察分泌物的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中,其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阳性549例,阳性率为30.50%;阴道毛滴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9%;BV 399例,阳性率为22.17%;G-双球菌16例,阳性率为0.89%。混合感染:假丝酵母菌合并阴道毛滴虫感染2例(0.11%);假丝酵母菌合并BV 192例(10.67%);假丝酵母菌合并G-双球菌5例(0.28%);假丝酵母菌合并BV和G-双球菌3例(0.17%)。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构成复杂,阴道炎主要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BV为主,部分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黄敏李小毛沈慧敏滕奔琦成娟
关键词:阴道分泌物病原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