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建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手术
  • 3篇入路
  • 3篇切除
  • 3篇椎管
  • 3篇椎管内
  • 3篇外科
  • 3篇微创
  • 2篇蝶窦
  • 2篇哑铃型
  • 2篇哑铃型肿瘤
  • 2篇入路切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随机对照研究
  • 2篇椎管内外
  • 2篇外科学
  • 2篇颈段
  • 2篇穿刺
  • 2篇垂体
  • 1篇低密度

机构

  • 12篇怀化市第二人...
  • 1篇湖南省怀化市...

作者

  • 12篇文建平
  • 6篇李卫峰
  • 5篇刘建标
  • 5篇赵铁鹏
  • 3篇陈冬萍
  • 2篇张少宏
  • 2篇倪云
  • 1篇何炎
  • 1篇金剑明
  • 1篇龚奎玉
  • 1篇吴宗平
  • 1篇杨志鹏

传媒

  • 3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例临床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在单纯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垂体腺瘤患者在硬性鼻内镜控制下经单鼻腔进入,不切除鼻中隔直接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其中无功能腺瘤1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结果】2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1例,近全切3例。术后4例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暂时性尿崩。死亡1例。随访6个月至2年,10例患者内分泌功能均恢复正常,复发1例,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和唇龈麻木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入路途径短,切除腺瘤彻底,鼻腔结构损伤小,手术显露良好,具有明显优越性。
文建平蒋柏桥赵铁鹏张少宏刘建标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和内科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微创术组(n=60),内科治疗组(n=56)。以死亡率及3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微创术组死亡率10%(6/60)及ADL1 ̄3者为83.33%(45/54);内科治疗组死亡率46.43%(26/56)及ADL1 ̄360.00%(18/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手术时机影响微创治疗的效果。
文建平陈冬萍李卫峰赵铁鹏吴宗平刘建标倪云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
锁孔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听神经瘤
2005年
赵铁鹏文建平何炎刘建标罗成方
关键词:听神经瘤锁孔入路切除乙状窦后微侵袭
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颈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后部椎板切开入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21例行椎板棘突咬除,根据脊髓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分,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脊柱不稳、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板棘突咬除组脊柱成角畸形或颈椎不稳发生率为23.81%、38.10%、61.90%,椎管棘突复位组脊柱成角畸形或颈椎不稳发生率为0%、4.00%、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内肿瘤治疗中既恢复了椎管原生理解剖和次序,保证了颈椎的稳定,同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军曙文建平向孝勇李卫峰
关键词:再植术
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体会
2007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引导下经蝶窦切除垂体瘤的效果。方法全麻下经单侧或双侧鼻腔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中鼻甲后端,打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开放鞍底,采用鼻窦电动手术刀在0°、30°鼻内镜直视下分次小心地切除垂体瘤,用明胶海绵和切除的中鼻甲后端作成的骨粘膜瓣封闭鞍底。结果术后半年头痛均消失,视力及视野恢复良好,均无内分泌症状,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脑脊液鼻漏、出血、感染、死亡等并发症。结论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进路短捷、创伤小、病人痛苦小的手术方法。
蒋柏桥文建平杨志鹏金剑明
关键词:鼻内镜蝶窦垂体瘤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灶的特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疾病预后良好,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须根据患者肿瘤病灶的部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文建平陈冬萍李卫峰姚净龚晴勇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
头皮巨大畸胎瘤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右侧顶部包块10年,增长快速伴头晕6个月入院。白10年前发现右侧顶部生长一黄豆大小包块,未见增长,近半年来包块迅速增大。体检:右侧顶枕部近耳后见一半球形包块呈蕈样突出,无压痛,包块大小约14cm×10cm×6cm,触之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基底部无移动,颅骨未及缺损。头颅CT示:右侧顶枕部皮下可见多发囊状稍低密度影,病变边界清楚并彼此部分相连,病变有包膜最大直径约6cm,囊壁等密度少部分稍高密度,考虑为含脂肪的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头皮巨大囊肿,脂肪瘤可能性大。局麻下手术治疗,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组织层,囊肿底面腱膜层消失。
文建平
关键词:巨大畸胎瘤头皮占位性病变低密度影巨大囊肿头颅CT
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文建平刘建标李卫峰姚净
微创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对冲引流在脑内血肿脑室铸型中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室铸型脑内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15例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造成脑室铸型的患者 ,行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 ,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的疗效观察 ,并与 2 1例行微创开颅加脑室穿刺的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存活率为 93.33% ,对照组 5 7.14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血肿抽吸粉碎结合脑室穿刺 ,生理盐水加尿激酶对冲引流治疗脑室铸型血肿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铁鹏文建平张少宏罗成方
关键词:微创抽吸脑室穿刺对冲引流尿激酶
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3—2012-03收治的89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采取分期或联合入路方式切除肿瘤;研究组45例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后正中入路经瘤颈扭转娩出法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管狭窄处脊髓面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术后第1周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末,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的脊髓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末的脊髓面积分别为(199.77±32.73)mm2、(189.98±33.76)mm2,对照组分别为(146.37±39.32)mm2、(139.72±37.98)m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8,P<0.05;t=6.311,P<0.05)。(3)2组患者术后1周末,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成角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15.55%,对照组分别为15.91%、29.55%、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脊柱不稳发生率分别为6.67%、15.55%、2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52.27%、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一期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文建平陈冬萍李卫峰杨常用姚净
关键词:手术方式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