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文瑜

作品数:48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细胞
  • 18篇淋巴
  • 16篇淋巴瘤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9篇细胞淋巴瘤
  • 6篇肿瘤
  • 6篇弥漫
  • 5篇遗传学
  • 5篇增殖
  • 5篇髓系
  • 5篇髓系白血病
  • 4篇凋亡
  • 4篇细胞株
  • 4篇难治
  • 4篇骨髓
  • 3篇单抗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48篇南通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上海源奇生物...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8篇施文瑜
  • 13篇刘红
  • 10篇姜胜华
  • 9篇张亚平
  • 8篇杨力
  • 6篇宋国齐
  • 6篇刘凡
  • 6篇钱娟
  • 5篇陆伟
  • 4篇尤学芬
  • 4篇张捷
  • 3篇林赠华
  • 3篇岑海燕
  • 3篇李建勇
  • 3篇王信峰
  • 3篇徐梦麒
  • 3篇曹鑫
  • 3篇朱华渊
  • 2篇丁佐凤
  • 2篇周红

传媒

  • 11篇交通医学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5
  • 8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SK1838705a克服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细胞株对crizotinib的耐药性
目的 目前ALCL 主要采用CHOP 联合化疗,但复发难治比例高达40%。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治疗ALK+ALCL 的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但多数crizotinib 治疗的患者初始反应后复发。
周红施文瑜
关键词:GSK
基于肠道环境数据的肠道肿瘤检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肠道肿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肠道环境数据的肠道肿瘤检测系统。其包括处理分析单元、判断评估单元、肿瘤检测单元、个性方案单元,判断评估单元根据分析的肠道微生物组合数据和分析的代谢产物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整...
刘凡施文瑜 蔡翊鸿张捷
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分析,有4例患者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患者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8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均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表现为(-5、-7);(-5、7q-);(5q-、-7);(5q-、7q-、-7)四种形式。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患者化疗后6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结论: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少见的核型异常,其临床预后不良。FISH是确定-5/5q-、-7/7q-染色体异常的强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姜胜华孙广信刘红施文瑜陆伟宋国齐张瑾冯兴梅
关键词:染色体障碍
复发难治性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2023年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临床预后较差。尽管目前临床上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核心的多种化疗方案的应用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免疫调节治疗、单克隆抗体、信号通路靶向治疗、基因表达及表观调控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的应用为复发难治性ENKTL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相关药物的联合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在复发难治性ENKTL中得到应用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张民安王瑶施文瑜张亚平
关键词: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淋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姜胜华刘红杨力宋国齐林赠华曹鑫陆伟施文瑜温慧灵
以肺癌为首发表现的肺原发性淋巴瘤1例
2017年
患者男,58岁,因“体检发现肺占位4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16年4月8日人院,患者4个月前至如皋人民医院体检,查胸部CT:右肺上叶占位,
钱娟张亚平刘益飞杨力施文瑜刘红
关键词:肺原发性淋巴瘤首发表现肺癌医院体检右肺上叶肺占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63例MM患者(MM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β2—MG和LDH水平。结果MM组血清β2-MG和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62)mg/L比(2.43±0.91)mg/L和(296.4±34.7)U/L比(145.5±17.8)U/L,P〈0.05],且随MM临床分期增加,血清β2-MG和LDH水平逐渐增高(P〈0.05)。此外,采用VAD方案治疗有效患者(54例)化疗后血清β2-MG和LDH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2.51±1.36)mg/L比(3.57±0.82)mg/L和(159.1-I-35.2)U/L比(285.3±87.6)U/L,P〈0.05],而无效患者(9例)化疗前后血清β2MG及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和LDH水平可作为MM患者临床分期、化疗预后及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岑海燕施文瑜徐梦麒黄红铭王信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类
无基础疾病的CM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临床分析
2024年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治疗的5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女4例,男1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1~65岁)。患者发病前均无基础疾病且免疫功能健全。患者起病时均有发热,4例伴脾大,2例淋巴结肿大,1例肝大,3例伴皮疹。3例患者影像学证实肺部感染,其中2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2例伴有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炎症因子风暴并使用抗病毒治疗。1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无明显改善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后,加用C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经治疗,4例患者HLH获得完全缓解,1例妊娠合并HLH患者在自然分娩后最终因疾病进展死亡。无基础疾病的免疫健全患者CMV感染诱发HLH极为罕见。患者总体预后较好,抗病毒治疗为关键治疗手段。
张馨予邱彤璐黄慧君朱华渊李建勇施文瑜缪祎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基础疾病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2023版)
2024年
一、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初诊DLBCL(ICD-10:C83.3),年龄≥60岁。(二)诊断依据根据2022年修订的第5版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部分病人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脉氧),一般状况评估[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淋巴结肿大区域(包括waldeyer环),肝脾肿大情况,有无其他结外受累的病灶,贫血、出血相关体征,有无感染病灶等。
江苏淋巴瘤协作组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淋巴瘤分会朱华渊冷加燕柳萍张亚平范磊于亮李炳宗顾伟英施文瑜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感染病灶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体表面积
SOD1抑制剂LCS-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及DLBCL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SOD1抑制剂LCS-1对DLBCL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D1在DLBCL组织及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在DLBCL细胞株(TMD-8、OCI-Ly10、OCI-Ly18、OCI-Ly19)中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DLBCL细胞株后,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SOD1高表达组的基因富集情况。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和DLBCL细胞系TMD-8、OCI-Ly18、OCI-Ly19明显高表达SOD1。SOD1抑制剂LCS-1对高表达SOD1蛋白的DLBCL细胞株TMD-8、OCI-Ly18、OCI-Ly19的活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730,r=0.929,r=0.976);OCI-Ly18、OCI-Ly19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LCS-1处理后,SOD1蛋白表达水平随LCS-1浓度的增加而下降(r=0.860,r=0.970);LCS-1在3μmol/L浓度时可以显著促进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凋亡(P<0.001)。KEGG基因富集通路分析显示,在DLBCL中,SOD1可能通过氧化磷酸化(P=0.002,FDR=0.003)、核糖体(P=0.004,FDR=0.005)等途径发挥作用。结论: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SO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S-1作为SOD1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DLBCL细胞株OCI-Ly18、OCI-Ly19的细胞活力与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这为DLB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郑维成施文瑜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凋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