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崇勤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君子汤的生化药理实验研究
- 该论文应用生化药理学理论和技术,较系统地观察了益气健脾方剂四君子汤对常规方法塑造的脾虚证(消化功能紊乱)模型动物小肠糖吸收功能、肝脏能量代谢和相关三种生物膜(胃粘膜细胞膜、红细胞膜、肝线粒体膜)流动性、胃粘膜细胞酶组织化...
- 易崇勤
- 关键词:四君子汤脾气虚证氧化磷酸化酶组织化学胃肠激素
- 四君子汤对大鼠3种生物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实验
- <正> 应用荧光偏振法观察四君子汤对乙醇、胆固醇和大承气汤诱导大鼠(整体)胃粘膜细胞膜,红细胞膜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四君子汤和三种诱导物(乙醇、胆固醇、大承气汤)均可通过胃肠消化系统吸收,随血液循环输送至...
- 陈文为易崇勤
- 文献传递
- 四君子汤对大鼠三种生物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煎剂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法观察四君子汤对乙醇、胆固醇和大承气汤诱导大鼠(整体)胃粘膜细胞膜、红细胞膜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和乙醇、胆固醇、大承气汤均可通过胃肠消化系统吸收,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周身器官组织细胞部位(包括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发挥不同方式的药效作用。乙醇可诱导大鼠3种生物膜流动性增高,胆固醇和大承气汤可诱导大鼠生物膜流动性降低,而四君子汤煎剂既可降低乙醇诱导的偏高状态膜流动性、又可升高胆固醇和大承气汤诱导的偏低状态膜流动性的作用,且调节趋势是一致的,但与药物剂量没有明显依赖关系。结论:四君子汤煎剂具有增高和降低膜流动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 易崇勤张家俊陈文为堀口贞次郎江崎宣久
- 关键词:四君子汤膜流动性
- 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细胞酶组织化学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55
- 1997年
- 用大承气汤加饥饱失常饮食塑造大鼠消化功能紊乱的脾虚模型 ,观察四君子汤对大鼠胃粘膜细胞形态学、酶组织化学和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粘膜细胞受损 ,CA和SDH以及ATPase活性降低 ,血浆胃泌素水平下降 ,胃动素和胰高血糖素升高 ;四君子汤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而接近对照组。说明四君子汤可能通过保护胃粘膜细胞 ,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 ,促进胃肠道对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继之改善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而发挥对机体整体的调节效应。
- 易崇勤叶百宽金敬善堀口贞次郎江崎宣久陈文为
- 关键词:四君子汤酶组织化学胃肠激素脾虚
- 长期热证造模的内分泌研究被引量:19
- 1995年
- 用温热药喂饲动物能较好地模拟临床热证,内分泌改变是其主要病理之一。由于阴阳之对立统一关系,临床热证患者随病程延长可能会出现证候表现的变化甚至证型改变。因此,本实验观察了长期热证造模大鼠的内分泌改变特点。
- 陈小野易崇勤邹世洁王丽华金敬善
- 关键词:热证动物模型内分泌
-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生化多指标同步观察被引量:2
- 1996年
-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生化变化规律。方法从胃肠激素、氧自由基和体液免疫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同步观察。结果发现胃十二指肠患者胃泌素、胃动素和总羰基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升高,IgG和IgM明显降低。并发现生长抑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呈负相关,IgG与IgA和IgM,IgA与IgM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加快,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 金敬善邓新荣易崇勤王丽华赵荣菜王和天王立周垒常彪任艺波
- 关键词:胃疾病十二指肠疾病生化指标
- 养阴清热除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之研究被引量:30
- 1994年
-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有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如血沉加快,蛋白电泳A降低,γ升高,RF滴度增高,IgA和IgG升高,C—反应蛋白(CRP)、脂结合唾液酸(LSA)和过氧化脂质(LPO)升高等等,说明RA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学基础,RA病人经风湿1号中药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各项检测指标都有相应的变化,多数指标接近正常水平。同时也观察到中药风湿1号治疗效果优于西药芬必得。
- 王为兰李文芳金敬善于凤华王德敏季贞吉徐宝婴陈桂君杨英田淑君程训丽周秀芝王丽华易崇勤何俊仁李征善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 慢性腹泻的中医论治
- 1993年
- 慢性腹泻指腹泻持续两个月以上,常见原因有感染性腹泻、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消化吸收不良、功能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大肠癌肿等。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是小肠粘膜细胞离子主动分泌增加,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内毒素使小肠粘膜细胞的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从而引起分泌性腹泻,小肠吸收功能损害,可以是乳糜泻的主要原因。
- 赵荣莱易崇勤
- 关键词:中医论治慢性腹泻大肠杆菌内毒素分泌性腹泻乳糜泻小肠吸收
- 试论“脾藏营,营舍意”的理论在脾胃病诊疗中的运用被引量:4
- 1992年
- 脾与胃同居中焦,其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而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为意,主肌肉与四肢。
- 易崇勤赵荣莱
- 关键词:脾胃病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基础科学,是在生物化学和其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年青的学科。它认为一切生命现象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基本生命物质组成,并广泛地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着机体...
- 易崇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