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协同干扰素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协同干扰素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的影响。方法将IFITM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IFITM1/ pEGFP-C3重组质粒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G...
- 何敬东陈小飞易竹筠朱锦绣张振书肖冰周高速张以洋耿焱
- 关键词:细胞增殖基因转染
- 文献传递
- 超长食管癌61例化放疗综合治疗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朱锦秀易竹筠
-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疗法
- 转移性骨肿瘤30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转移性骨肿瘤30例临床分析纪书成,易竹筠,刘杨清自1991年~1994年我们共收治30例转移性骨肿瘤病人,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
- 纪书成易竹筠刘杨清
- 关键词:转移性骨肿瘤病人
- 改良细胞染色体检查对良恶性体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 1998年
- 经三步低速离心分层提纯,使恶性体腔积液的肿瘤细胞得到了尽可能地浓集,同时结合临床和随访探讨,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43例恶性体腔积液的细胞染色体检查阳性率由常规法的51.2%提高到该法的90.7%,两法结果经γ~2检验(x^2=16.29,P<0.005),提示两法有显著性差异。经R带等显带分析,认为肺癌与3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del(3)(p?)]有关,良性体腔积液中出现的超二倍体可能为非结核性潜在因素引起的。
- 姜玉章吴秋云殷先德陈虹易竹筠
- 关键词:染色体体腔积液
- 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给药治疗31例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含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的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化疗(其中吉西他滨采用10mg/m2·min速度静脉输注即"固定剂量率"法输注,每21d重复,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并评价疗效,每一化疗周期结束后均进行毒性反应评价。结果全组病例总有效率41.9%;临床获益率(CR+PR+SD)74.2%。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尤其Ⅲ/IV度血小板减少28.9%(24/83)周期,Ⅲ/IV度白细胞减少占22.9%(19/83)周期。且复治病例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病例,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结论以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输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近期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其血液学毒性较为显著,需引起足够重视,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 万一元刘扬清高勇徐丽娟刘华易竹筠
- 关键词: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可行性
- 癌康冲剂抗癌作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癌康冲剂的抗癌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抗癌作用现察,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S180、U14和Heps),测定其抑瘤率;免疫功能测定,采用免疫器官称重法、碳粒廊清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来判断免疫功能的强弱。结果:癌康冲剂3组对S180、U14和Hep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的生成。结论:癌康冲剂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配合放疗、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癌症的中药制剂。
- 王佾先亢寿海钱新华张琴芬陈小飞易竹筠朱锦秀
- 关键词:抗癌作用免疫功能中药药理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化疗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将116例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左右大分支瘤栓的原发性肝癌分为三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法;B组66例,采用常规肝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法;C组18 例,采用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加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示,A组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5 .0%(8/32)、9 .4%(3/32)、3 1%(1/32)和0(0/32),门脉瘤栓消失率为3 .1% (1/32); B 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3 .0% (35/66)、25. 8% (17/66)、9 .1%(6/66)和3 0%(2/66),门脉瘤栓消失率为19 .7%(13/66);C组6、12、18 和24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2%(13/18)、44 .4%(8/18)、22. 2%(4/18)和11. 1%(2/18),门脉瘤栓消失率为44 .4%(8/18)。各组生存率(P<0 .05)及门脉瘤栓消失率(P<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步观察结果提示,经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法是治疗合并门脉瘤栓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且栓塞法优于单纯灌注化疗法,特别是肝段或亚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法疗效更好。
- 王煊易竹筠朱锦秀陈小飞何晓明
- 关键词:门静脉
- 全肠外营养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 1999年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导致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病人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造成手术治疗的失败,对放、化疗耐受力下降,严重影响疗效.我院1996年~1997年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消化系统肿瘤大手术、化疗及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支持疗法38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29岁~76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部份原发性肝癌以AFP或B超CT确诊),预计生存期2月以上,应用TPN7天以上,列为统计病例.用TPN前检测以血浆总蛋白<60g/L,血浆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00g/L,体重降低<理想体重10%为营养不良判断指标.本组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常规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测定.
- 易竹筠岳顺朱锦秀吴成平
-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恶性肿瘤TPN手术
- 草酸铂神经毒性的防治被引量:23
- 2004年
- 目的评价卡马西平、葡萄糖酸钙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1天;醛氢叶酸(CF)200mgm2,静滴,第1~5天;5Fu3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1周期。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卡马西平组(A组)、葡萄糖酸钙防治组(B组)、对照组(C组)的草酸铂神经毒性。结果A组、B组、C组的草酸铂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45.0%、50.0%和85.0%。A组神经毒性Ⅰ级9例,B组神经毒性Ⅰ级9例、Ⅱ级1例,C组神经毒性1级14例、Ⅱ级2例、Ⅲ级1例,其中C组3例累积剂量神经毒性用卡马西平治疗缓解,平均累积剂量A、B、C组分别为720mgm2、650mgm2和480mgm2,A、B组与C组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马西平、葡萄糖酸钙可以减少草酸铂的神经毒性发生,缓解神经毒性症状,增加累积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 何敬东岳顺陈小飞贾正飞刘扬清潘池朱锦绣易竹筠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草酸铂神经毒性卡马西平葡萄糖酸钙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者 ,其中单纯灌注化疗 14例 ,化疗栓塞 2 8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碘油药物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完全缓解 (CR) 2例 (4 .8% ) ,部分缓解 (PR) 2 0例 (4 7.6 % ) ,无变化 (NC) 18例(4 2 .9% ) ,进展 (PD) 2例 (4 .8% ) ,有效率 (CR +PR) 5 2 .4% (2 2 / 42 )。平均生存期为 16 .4个月。 0 .5、1和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0 .5 %、6 6 .7%和 2 3.8%。
- 王煊金导泉易竹筠朱锦秀何晓明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化疗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