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旭
- 作品数:76 被引量:61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 双能量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DE—CTA)结合CT心肌灌注(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和负荷一静息SPECT检查,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导管造影检查。重建冠状动脉DE-CTA和DE.CTP图像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建立DE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基线值,进而计算DE—CTA加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2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1)DE-CTA显示112支冠状动脉,其中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47)、95%(62/65)、93%(38/41)、87%(62/71),准确性为89%(100/112);(2)DE—CTP显示46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6/47)、85%(55/65)、78%(36/46)、83%(55/66),准确性为81%(9l/112);(4)DE.CTA加DE—CTP诊断52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5/47)、89%(58/65)、86%(45/52)、97%(58/60),准确性为92%(103/112)。结论DE-CT一次扫描即能获得冠状动脉解剖学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以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DE—CTP能够为CTA提供有益的补充。
- 王瑞张兆琪郭淼黄晓勇于薇王永梅晏子旭毕涛于洋池立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灌流
- 低管电压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
- 目的:评价降低管电压对冠脉CTA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BMI正常范围内,拟行冠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
- 晏子旭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 文献传递
- 探讨320排CT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程度评估的意义
- 李宁晏子旭范占明
-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被引量:40
- 2009年
-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晏子旭张兆琪徐磊范占明杨琳李志敏郭淼肖金利
- 关键词:冠状动脉
- 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老年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20层CT单容积扫描模式对75例年龄>60岁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成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分析扫描数据。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扫描,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41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段级肺栓塞12例,余34例除外肺栓塞。全部病例最终诊断均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及临床溶栓治疗有效所证实。应用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扫描时间1 s,平均射线剂量为(2.73±0.47)mSv,造影剂总量45 ml。结论 320层CT单容积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其具有低射线损伤、低对比剂用量、成像速度快等优势,尤其适用于临床急重症及老年患者。
- 濮欣窦瑞雨黄小勇晏子旭赵轶轲张卫华王玲娜张丽
- 关键词:肺动脉血管造影术X线影像增强
- 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对CT肺动脉造影与MR评估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网络检索中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和万方数据等,搜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T肺动脉造影与肺动脉MR评估PE的文献,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合并,计算诊断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16项研究1497例受试对象纳入Meta分析,其中应用CT肺动脉造影评价PE11项研究,MR检查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CT肺动脉造影和MR评价PE的敏感性分别为0.79(95%CI0.75~0.83)和0.54(95%CI0.48~0.60),特异性分别为0.90(95%CI0.87~0.93)和0.98(95%CI0.96~1.00);CT肺动脉造影和MR评价PE的AUC分别为0.94(95%CI0.92~0.96)和0.99(95%CI0.97~0.99)。结论CT肺动脉造影与MR评估PE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PE的有效方法。
- 周璐范占明张兆琪徐磊于薇晏子旭姜红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核磁共振成像META分析
- 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620例(男380例,女240例,平均年龄58.4±9.2岁)临床怀疑冠心病行320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0例患者中605例(97.5%)的图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在2480支冠状动脉分支中1级血管分支共1709支(68.9%),满足诊断要求的血管分支共2390支(96.4%)。结论:严格和有效的护理流程是320层容积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 郭淼铁红红姜红晏子旭赵轶珂张兆琪
- 关键词:护理冠状动脉造影
- 应用磁共振成像研究On-X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On-X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与St.Jude瓣和Sorin瓣进行比较, 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42名研究对象主动脉瓣上1.0个瓣膜直径处,与升主动脉相垂直的平面上,...
- 董莉张兆琪曾文王永梅晏子旭郭淼
- 关键词:MRI心动周期
- 文献传递
- 自由呼吸肺静脉CT造影容积扫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肺静脉容积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行肺静脉CT造影者(PCTV)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屏气扫描组70例和B组自由呼吸扫描组70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测量区平均CT值、信噪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52);辐射剂量(P=0.482)和对比剂用量(P=0.5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容积扫描模式,在自由呼吸状态下PCTV具有可行性。
- 李勐徐磊晏子旭王瑞窦瑞雨朱栓庄常星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X线计算机左心耳血栓
- 320排容积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搭桥术后患者(男36例),共计126条桥血管,其中52条动脉桥,61条静脉桥,13条序贯桥血管。所有患者在术后3~9个月进行320排容积CT桥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等。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估(优、良、差),并对桥血管的通畅性(通畅、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进行初步评价。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桥血管320排容积CT成像检查,在待评价的126条桥血管中,116条桥血管显影,其中图像质量优97条(83.6%)、良19条(16.4%),差0条(0%),10条桥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此外,发现8条动脉桥血管管壁存在钙化,5条动脉桥血管、5条静脉桥以及2条序贯桥血管可见近端或远端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结论:320排容积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并且能够对桥血管及吻合口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桥血管成像方法。
- 晏子旭杨琳于薇刘一李勐郭淼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