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娟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影
  • 1篇学派
  • 1篇学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实践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缘起
  • 1篇中国电影
  • 1篇脉络
  • 1篇美学体系
  • 1篇教学实践活动
  • 1篇教学艺术
  • 1篇教学艺术风格
  • 1篇教学作风
  • 1篇结构主义
  • 1篇结构主义语言...
  • 1篇教学
  • 1篇教学观
  • 1篇教学观点

机构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曹娟
  • 1篇王海洲
  • 1篇龚艳

传媒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靳家彦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初探
2006年
曹娟
关键词:教学艺术风格教学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教学观点教学作风教学技巧
“中国电影学派”的缘起、脉络和内涵——王海洲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19年
此次专题围绕中国电影学派以及美学体系的建构等问题展开。在《“中国电影学派”的缘起、脉络和内涵》中,我们有幸与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海洲教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王老师指出,从“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双重推进:一是梳理历史;二是发现当前时代具有这种属性的电影作品。此次对谈,王教授厘清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中国电影学派”即“关于中国电影的一套研究体系、理论体系和创作体系。”赵斌副教授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视野下的电影“赋比兴”问题综议》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议题“赋比兴”,他提出赋比兴不是一种特异性的修辞;寻找诗学传统的中国特性,需要从交感的特征、图像与物等语言范畴之外的层面入手。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的副教授张琦则从电影的产业出发,讨论如何建构中国电影独特的工业体系,《面向强国,打造东方美学特质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一文提出,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需要建构在一批具有独特美学气质的作品之上,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和技术性的协同发展,建立符合东方美学特质、符合国情的工业体系标准。三篇论文从宏观、理论、产业多方面对“中国电影学派”进行了梳理,互为对话。
王海洲龚艳曹娟李佳欣(整理)安爽(整理)
关键词:中国电影学派脉络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学体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