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娟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苗期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科研
  • 2篇农业科研单位
  • 2篇绩效
  • 2篇甘蔗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叶位
  • 1篇荧光参数
  • 1篇杂交
  • 1篇外用工
  • 1篇苗期抗旱
  • 1篇苗期抗旱性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性
  • 1篇抗旱性评价
  • 1篇激励机制

机构

  • 6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曹娟
  • 3篇窦美安
  • 3篇黄小华
  • 3篇刘江平
  • 2篇邢姗姗
  • 2篇安东升
  • 1篇吴青松
  • 1篇张惠云
  • 1篇孙伟生
  • 1篇陈佳瑛
  • 1篇罗心平
  • 1篇魏长斌
  • 1篇周娟

传媒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管理信息...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蔗苗期不同叶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明确不同叶位和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分布规律及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实现甘蔗光合潜力的快速评价,本研究通过桶栽试验对3个甘蔗主栽品种(ROC22、ROC16、桂柳05-136)不同叶位和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生长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系统II(PSII)量子效率(ΦII)随着倒数叶位的增加而下降,在叶片不同部位之间表现为叶中部>叶尖端>叶基部,相同叶位不同品种间ΦII的差异不显著;可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则随着倒数叶位的增加而上升;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在不同叶位(除倒四叶)及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随着生长时间的推进,上部叶位具有较高的ΦII和较低的ΦNPQ;中部叶位的ΦII和光化学猝灭(qL)变化很小;下部叶位在叶片生长的前两周,能量分配在ΦII和ΦNPQ之间进行,ΦNO基本保持不变;而超过3周后,3个供试品种的ΦII、qL和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为ΦII>qL>Fv/Fm,同时伴随着ΦNO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光能利用效率以上部叶位最高,中部叶位稳定,而下部叶位最低且差异较为显著。而不同叶位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对生长时间的响应研究表明,在苗期上部第一片全展叶的中部叶位光能转化能力最强,可选择该叶片的中部叶位进行叶绿素荧光特性横向比较。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不同叶位光能的利用效率及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如何选择合适的叶位进行叶绿素荧光检测,进而开展甘蔗冠层光合潜力的快速评价奠定基础。
安东升魏长斌曹娟窦美安
关键词:甘蔗叶绿素荧光叶位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根据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内涵、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事业单位今后推行绩效管理的研究方向: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制度、绩效薪酬制度等配套措施;细分事业单位类型,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绩效管理办法。
曹娟刘江平黄小华
关键词:绩效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本单位激励机制的改革探索,进行总结研究,找出了一些实用可操作性的方法希望对其他科研单位有借鉴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制约农业科研单位激励绩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刘江平邢姗姗曹娟黄小华
关键词:农业科研激励绩效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编制外用工的管理被引量:11
2012年
编制外用工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用工形式。本文从农业科研单位的角度,阐述了编制外用工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通过本单位的管理实践对完善编制外用工的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刘江平张灿皇曹娟邢姗姗陈佳瑛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编制外用工
基于Lake模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甘蔗苗期抗旱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5年
为从能量平衡及分配的角度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光系统的运转状况,进而为丰富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及实现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快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对基于Lake模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入射光强下变化的动态分析,研究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能量平衡状态对不同水分梯度(40%、25%、10%、8%)的响应。结果表明:两个供试品种(耐旱品种‘ROC22’和非耐旱品种‘ROC16’)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光系统II(PSII)量子效率(ΦII)和光化学猝灭(qL)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可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除ΦNO之外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大。在干旱胁迫的前中期,相对于‘ROC22’,‘ROC16’的PSII反应中心能够维持较高的开放程度;但‘ROC22’调节能量耗散的能力和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均高于‘ROC16’,说明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是‘ROC22’的抗旱性高于‘ROC16’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干旱胁迫敏感且在不同PAR下较为稳定的ΦNO可作为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快速诊断和评价指标。r ETR对递增的PAR的响应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提前出现峰值或下降趋势,但是不同水分梯度下的r ETR在PAR较低时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干旱胁迫下光抑制现象的提早出现是造成光系统损伤的首要因素,高光强对干旱胁迫信号起放大作用。
安东升曹娟黄小华周娟窦美安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甘蔗抗旱性评价
菠萝无刺卡因和巴厘杂交F_1的苗期表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以无刺卡因类菠萝品种无刺卡因和皇后类菠萝品种巴厘的杂交F1群体120个单株幼苗为材料,进行叶缘类型、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无刺卡因×巴厘杂交后代群体幼苗叶缘有刺和无刺表现出符合孟德尔规律的1∶1分离,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而幼苗茎粗和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刺长、刺间距等性状呈连续性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特征。其中最长叶的叶长、叶宽及茎粗3个性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刺间距与刺长相关性不显著。
窦美安张惠云孙伟生罗心平曹娟吴青松
关键词:菠萝表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