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火山
  • 2篇源岩
  • 2篇源岩评价
  • 2篇山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烃源岩评价
  • 2篇盆地
  • 2篇青藏
  • 2篇相分析
  • 2篇火山岩
  • 2篇火山岩地球化...
  • 2篇火山岩地球化...
  • 2篇构造环境
  • 2篇班公湖
  • 2篇沉积相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作者

  • 10篇曾江
  • 9篇朱利东
  • 7篇杨文光
  • 5篇纪国忠
  • 5篇陶刚
  • 4篇汤晶
  • 4篇余浩
  • 2篇刘静雯
  • 2篇黄辉
  • 1篇董昱
  • 1篇密文天
  • 1篇董煜
  • 1篇李智武
  • 1篇李超
  • 1篇王怡璇

传媒

  • 4篇科技视界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第五届全国成...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改则米巴藏布断裂特征及其意义
2014年
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领域,高原新构造活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新构造运动对反映高原应力背景、反演高原演化历史、以及探讨深部与浅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以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近北东向走滑断裂———米巴臧布断裂为对象,该断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它与南北向断裂构成的"菱形块体"在整个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走滑断裂伴生的褶皱等构造的研究,判断断层的性质、计算断层的走滑距离,为青藏高原新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资料。论文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室内剖面制作,先从该断裂地质背景出发,研究其地层组成、形成的力学机制、计算滑移量,再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出了米巴藏布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的属性,且走滑量大约为33.9m。
曾江朱利东杨文光柳双全陶刚纪国忠余浩李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
西藏改则北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沉积相分析及控盆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T3r)剖面,取得认识有:在沉积学方面,通过对实测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分析,将日干配错组第一段划分为半深海陆棚相到碳酸盐台地相,日干配错组第二段划分为滨浅海碳酸盐台地相,并从中划分出浅滩亚相和浅水缓坡亚相,通过地层对比和化石资料,提出日干配错组时代属晚三叠世;控盆机制方面,在晚三叠世,研究区的应力背景与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打开同步,盆地以张扭性为主。
陶刚朱利东杨文光董煜曾江纪国忠余浩刘静雯
关键词:上三叠统班公湖-怒江沉积相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侏罗系曲色组烃源岩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青藏高原羌南盆地曲色组烃源岩的类型为黑色油页岩、深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厚度为215.8m。根据对野外地表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数据,从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黑色油页岩、灰色泥页岩和深灰色泥灰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3%、2.21%和4.33%,总体表现为好烃源岩特征。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油页岩与泥灰岩总体表现为Ⅱ型,少数为Ⅲ型。干酪根颜色、岩石热解峰温(Tmax)表明曲色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处于成熟阶段。
汤晶朱利东杨文光曾江陶刚纪国忠
关键词:青藏高原烃源岩
西藏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北缘色哇组沉积环境分析
2014年
本论文通过对研究区,即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北缘位置的色哇组实测剖面的分析,并结合周围色哇组地层的数据分析得到了关于色哇组的时代界定,大多以古生物化石为主,前人在色哇组中采获较多的化石,主要以菊石化石为主。前人在双湖特别区毕洛错地区采获了大量的菊石,菊石保存较为完好,经鉴定后,其是时代为多为中侏罗世。研究区内色哇组地层岩性也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夹有砂岩透镜体和礁灰岩。岩相主要为一套浅海陆棚相,从下往上依次从外陆棚过渡到了内陆棚。区域上色哇组以一套陆棚相沉积为主,且总体上,都呈外陆棚亚相向内陆棚亚相过渡,反映了水深向水浅的过渡。这一海平面的变化时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所致,而不是区域构造活动的产物,此时盆地内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海侵-海退过程。这也表明整个南羌塘地区均以相对稳定的沉降作用,色哇组的沉积特征表明,此时的班公湖-怒江带是一个较稳定的时期,且进一步佐证此时的班公湖-怒江洋盆并未向北消减。
余浩朱利东杨文光黄辉纪国忠陶刚曾江刘静雯
西藏改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沉积序列及构造意义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在行政区域规划上属于阿里地区改则县统辖,从大地构造上讲,研究区处在南羌塘地体和拉萨地块北部的结合位置,本文在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背景的上,通过对西藏改则东地区去申拉组(原定为古近纪纳丁错组)的火...
曾江
关键词:相分析火山-沉积构造环境
文献传递
西藏改则县纳丁错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领域,当今的核心问题主要围绕着特提斯存亡和青藏高原隆升两个方面。在高原隆升研究领域,广泛分布于高原腹地的新生代火山岩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对火山岩的成分、时代、空间展布和变化的研究为探讨高原新生代隆升机制、深部与地表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成果。
汤晶朱利东曾江
关键词:火山岩系新生代火山岩青藏高原隆升火山角砾岩钙碱性系列
西藏改则东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改则县境内,大地构造归属于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内,包含南羌塘残余弧盆地。北部为北羌塘-甜水海陆块,南部为冈底斯陆块。论文以改则地区侏罗纪-早白垩纪沙木罗组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与实测剖面调查基础上,通过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分析方法,建立盆地充填序列,进而探讨控盆机理与大地构造背景。通过研究确定沙木罗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沙木罗组分为混积陆棚相和斜坡相。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为残余海盆地。
纪国忠朱利东杨文光黄辉王怡璇曾江余浩陶刚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沉积相盆地演化
西藏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及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舍马拉沟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改则地区,是改则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岩构造属性及成因,进行了岩石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该蛇绿岩中发现有地幔橄榄岩、辉长岩及辉绿岩等,其中辉长岩SiO2平均含量47.65%,mg#平均值77.1,辉长岩稀土分布模式与地幔橄榄岩相似,具Eu正异常。辉绿岩SiO2平均含量50.52%,Mg#为50-56.4,辉绿岩各样品REE分布模式特征相似∑REE为45.58×10^-6-66.55~10-6,分布型式为平坦型。蛇绿岩具IAT型和MOR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是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过程中引发弧后次级扩张的产物。
密文天朱利东李智武杨文光曾江董昱
关键词:蛇绿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西藏改则县纳丁错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本文以藏北阿里地区的改则县康托乡纳丁错组一段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根据该组火山岩岩石学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分析结果,阐明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石系列特征,通过主量元素分析岩石的类别,结合稀土元素分析,探讨岩浆源...
汤晶朱利东曾江
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地质构造成矿机制
文献传递
羌南坳陷普尔多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2012年
国家"973"项目"羌塘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远景"课题对羌塘盆地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比隆错—昂达尔错发现了古油藏带,证实羌塘盆地存在大规模油气聚集和成藏过程。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等,对西藏主要海相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已初步证实西藏羌塘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以2011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天然气水合物1:5万区块地质调查为依托。
汤晶朱利东杨文光曾江
关键词:烃源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