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妍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患儿15例(HFOV组),并与同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HMD患儿(CMV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HFOV组在上机后6,24,48 h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低于CMV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高于CMV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FOV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病率低于CMV组(P<0.05);2组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短于CMV组(P均<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地改善HMD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压伤,缩短上机时间,对治疗新生儿HMD具有较好的疗效。
- 李丽妍周晓光
-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频振荡通气
- 130例病儿尸检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尸检病理确诊 ,探讨临床误诊的原因 .方法 对 130例小儿尸检病例进行病理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 .结果 总的尸检率为 5 2 6 3% (130 / 2 47) .基本符合 99例 ,符合率 76 .15 % ,误诊 31例 ,误诊率 2 3.85 % .结论 误诊的影响因素为 :①临床表现多样性 ;②对某些传染病缺乏警惕性 ;③年龄小 ,病情重 ,演变快 .
- 李丽妍付煜林明辉
- 关键词:临床病理尸检误诊
- 喹诺酮类药物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QNS)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100只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Ⅱ组为正常大鼠予小剂量QNS腹腔注射;Ⅲ组为正常大鼠予大剂量QNS腹腔注射;Ⅳ组为败血症大鼠予小剂量QNS腹腔注射;Ⅴ组为败血症大鼠予大剂量QNS腹腔注射。每组2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随机分为第7、14天2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Ⅱ组、Ⅲ组自实验开始第1天腹腔分别注射左氧氟沙星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用7 d;Ⅳ组、Ⅴ组自实验开始第1天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注射3 h后,腹腔分别注射左氧氟沙星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用7 d;Ⅰ组不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任何药物。各组动物分别在实验第7、14天采取其关节软骨组织标本及血清。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Ⅱ型胶原(COLⅡ)、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1.光镜观察可见Ⅰ组、Ⅱ组和Ⅳ组在第7、14天软骨组织结构完整,无细胞损伤;Ⅲ组和Ⅴ组软骨表面稍粗糙,软骨细胞可见裂隙、变性,基质黏液肿胀。电镜观察可见Ⅰ组、Ⅱ组和Ⅳ组在第7、14天软骨无细胞变性、坏死,基质正常;Ⅲ组和Ⅴ组可见软骨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细胞外基质疏松,混乱。2.第7、14天Ⅲ组和Ⅴ组血清COLⅡ较Ⅰ组、Ⅱ组和Ⅳ组明显降低(Pa<0.05);Ⅰ组、Ⅱ组和Ⅳ组间血清COLⅡ无显著差异(Pa>0.05)。同一组别在第7、14天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各组血清PICP、MMP-3在第7、14天差异均无显著性(Pa>0.05)。结论小剂量QNS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无明显损伤。大剂量QNS可使新生大鼠软骨细胞形态与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致新生大鼠关节软骨基质中的COLⅡ水平减少,�
- 李丽妍唐建平郭铁军周晓光郝金斗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关节软骨
- 10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 CT 表现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对10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5例(80.2%),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8例(7.5%),单纯脑实质出血13例(12.3%),92例(86.8%)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脑实质出血。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围产期窒息。因此,提高围产期质量是防治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最佳方法。
- 李丽妍付煜林明辉
-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CT窒息
- 健康小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被引量:1
- 1996年
- 健康小儿血清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邓素娟李丽妍匡丽华殷光真林明辉(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广州510260)梁华钦田兆嵩(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关键词纤维结合蛋白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简称Fn)是血液中一种具有非特异性调理...
- 邓素娟李丽妍匡丽华殷光真林明辉梁华钦田兆嵩
- 关键词:血清纤维连接素儿童
- 新生大鼠血清和关节软骨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与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的损伤作用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将60只日龄2天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2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随机分为7天、14天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自实验开始第1天腹腔分别注射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左克)10 mg/(kg·d)、20 mg/(kg·d),每天1次,连用7天。各组动物分别在实验第7、14天取血清及关节软骨组织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关节软骨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Ⅱ型胶原(COLⅡ)、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 7天时对照组血清和关节软骨组织中均未检测出左氧氟沙星,小剂量组血清和关节软骨组织左氧氟沙星含量均低于大剂量组[血清:(0.99±0.33)mg/L比(2.22±0.96)mg/L,关节软骨:(0.77±0.30)μg/g比(1.82±0.30)μg/g,P均<0.01];14天时各组血清和关节软骨组织均未检测出左氧氟沙星。血清、关节软骨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与血清COLII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PICP、MMP-3含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和关节软骨组织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与血清COLII含量呈负相关,血清和软骨组织高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有明显损伤作用。
- 唐建平郭铁军李丽妍郝金斗周晓光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浓度关节软骨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 1997年
- 我科于1994年~1997年8月对32例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肺炎按实用儿科学标准.心力衰竭按1985年4月青岛小儿心衰座谈会标准.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8天4例,~1岁20例,~3岁8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佝楼病6例,营养不良2例.对照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8天3例,~1岁22例,~3岁1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0例,佝偻病9例,营养不6良3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1.2 观察方法 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以发绀消失,呼吸困难解除,肝脏回缩,心衰纠正及罗青消失时间,判断药物效果.1.3 用药方法 多巴胺、多巴酚了胺每次各5mg/kg加10%葡萄糖20~30ml静脉缓注(输液泵),入药时速为5ug/kgmin,每12~24hr1次,连用1~5天,用药最少1次,最多6次,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 李丽妍殷光真
- 关键词:肺炎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156例早产儿并发症分析
- 2005年
- 进行分析,其中合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肺炎30例,硬肿症34例,窒息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颅内出血11例,高胆红素血症76例,低血糖35例,高血糖4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治愈132例,好转18例,死亡6例。结论对早产儿进行保暖,早吸吮,早开奶,加强呼吸管理,注意监测血糖和胆红素,同时进行早期预防用药,能有效地提高有并发症的早产儿的治愈率。
- 李丽妍
-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并发症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高胆红素血症综合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
- 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
- 2004年
- 目的观察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方法 将90例临床确诊为小儿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5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结果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67,P<0.05)。呼吸困难、缺氧、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喘乐宁、爱喘乐和速尿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
- 李丽妍付煜
- 关键词:小儿哮喘雾化吸入
- 卡介苗接种效果与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汉族婴儿接种卡介苗(BCG)后的免疫效果,探讨树突状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表面分子(DC-SIGN)编码第4外显子多拷贝重复序列区(简称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与BCG接种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符合以下入选条件的汉族婴儿作为研究对象:1.出生24 h内在出生医院接种BCG;2.BCG接种后12周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3.排除早产儿接种、伴随感染和漏接种后补接种等情况;4.获得婴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采集150例BCG接种后PPD试验阳性婴儿(PPD阳性组)和50例BCG接种后PPD阴性婴儿(PPD阴性组)的外周静脉血,通过全血基因组DNA抽提、基因片断的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分析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多态性,探讨BCG接种效果与DC-SIGN编码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200例BCG接种后PPD阳性和PPD阴性汉族婴儿中,存在6型和7型2种DC-SIGN序列区基因型,分别组成7/7野生型纯合子(197例,占98.5%)或6/7变异型(3例,占1.5%)。150例PPD阳性婴儿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均为7/7(100.0%),50例PPD阴性组的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中,47例为7/7纯合子(94.0%),3例为6/7杂合子(6.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9.137 1,P<0.05)。结论汉族婴儿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以7/7野生型纯合子为主,BCG接种失败(PPD阴性)汉族婴儿存在6/7变异型杂合子。DC-SIGN重复序列区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BCG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
- 周晓光劳卫民周平郭芳郭炽星何超文李丽妍肖昕
- 关键词:卡介苗细胞免疫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