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俞慧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病理
  • 2篇性激素
  • 2篇性激素受体
  • 2篇胰腺
  • 2篇胰腺肿瘤
  • 2篇预后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实性
  • 2篇受体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激素
  • 2篇激素受体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 1篇增生

机构

  • 4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李俞慧
  • 3篇孙兰萍
  • 3篇孙菊杰
  • 2篇宋化著
  • 2篇仲伟霞
  • 2篇穆殿斌
  • 1篇张德贤
  • 1篇罗景玉
  • 1篇张兴国
  • 1篇战雪梅
  • 1篇张玲
  • 1篇李胜
  • 1篇李秀玲
  • 1篇邹磊
  • 1篇李宝生
  • 1篇李道堂
  • 1篇马杰
  • 1篇闫婧
  • 1篇赵炎
  • 1篇钟小军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10例相应患者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临床分期(rs=-0.488,P=0.001)、分化程度(rs=-0.346,P=0.045)、浸润深度(rs=-0.468,P=0.002)及淋巴结转移(rs=-0.471,P=0.002)呈明显负相关;与肿瘤体积、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χ2=14.90,P=0.0001。结论:E-cadherin可作为检测肿瘤早期发生,预测转移潜能及预后状况的有价值的指标。
马杰李宝生闫婧孙菊杰孙兰萍李俞慧
关键词:预后
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肺腺癌增殖凋亡和转移特性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新定义后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腺癌生长和转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工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和19例普通肺腺癌的DNA指数、增殖指数(PI)、总s期细胞比率(SPF)和凋亡细胞比率(P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Cadherin、Collagen Ⅳ和VEGFR2的表达。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的PA大于普通肺腺癌,PI和SPF值在普通肺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支气管肺泡癌的E-Cadherin、Collagen Ⅳ指标表达水平高于普通肺腺癌,VEGFR2在普通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细支气管肺癌与普通肺腺癌相比,具有相同增殖水平,较高的凋亡水平和更低的转移倾向。
李道堂钟小军李秀玲穆殿斌张兴国王兴武张德贤罗景玉邹磊李俞慧孙菊杰
关键词:腺癌细支气管肺泡增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组织起源、免疫组化和诊断特征以及与性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对22例SPT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22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6.3,平均年龄25.4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块、腹痛。19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生存16例,死亡3例,随访时间9~142个月。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突起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镜下54.5%(12/22)的肿瘤浸润周围胰腺组织,36.4%(8/22)浸润神经。免疫组化CD10阳性率90.9%(20/22),α1-抗胰蛋白酶86.4%(19/22),波形蛋白72.7%(16/22),突触素45.5%(10/22),嗜铬素A22.7%(5/22),细胞角蛋白9.0%(2/22),胰岛素9.1%(2/22),胰高血糖素4.5%(1/22),S-1004.5%(1/22),PR72.7%(16/22),ER4.5%(1/22),pS2蛋白27.2%(6/22)。癌胚抗原及胃泌素全部阴性。结论:SPT是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伴外分泌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分化,与孕激素受体关系密切。虽然大部分肿瘤呈良性过程,但具有侵袭性行为。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仲伟霞孙兰萍李俞慧孙菊杰赵炎宋化著张玲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性激素受体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查。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龄13-48岁,平均25.3岁。多以腹块、腹痛为首发症状。术后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0个月。其中14例生存至今,3例患者死亡。肿瘤组织学特征:有包膜,囊实性混合,镜下特征性结构为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突起。免疫组化α-1抗胰蛋白酶17例(85%)和波形蛋白14例(70%)弥漫阳性,突触素阳性10例(50%),嗜铬粒素A灶状弱阳性5例(25%),细胞角蛋白阳性2例(10%),胰岛素阳性2例(10%)和胰高血糖素阳性1例 (5%),S-100蛋白阳性1例(5%),孕激素受体(PR)弥漫强阳性14例(70%),雌激素受体(ER)阳性 1例(5%),pS2蛋白阳性6例(30%),癌胚抗原及胃泌素全部阴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细胞多为外分泌细胞及内分泌细胞分化,与性激素受体关系密切,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仲伟霞宋化著郭玲玲穆殿斌孙兰萍杨爱清战雪梅李俞慧李胜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性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