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庆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3篇代谢
  • 3篇心病
  • 3篇心脏
  • 3篇实验性大鼠
  • 3篇西拉普利
  • 3篇胶原
  • 3篇胶原代谢
  • 3篇冠心病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间质
  • 2篇衰竭
  • 2篇死后
  • 2篇肿瘤
  • 2篇间质
  • 2篇梗死
  • 1篇多态

机构

  • 11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天津市红十字...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国庆
  • 8篇崔让庄
  • 5篇孙根义
  • 5篇刘志勇
  • 4篇孟冬梅
  • 4篇张世姝
  • 3篇毛用敏
  • 3篇陈倩
  • 2篇张力
  • 2篇张金铭
  • 2篇杨桂铭
  • 2篇赵福梅
  • 2篇秦建文
  • 2篇赵炳让
  • 2篇秦勤
  • 1篇冯津萍
  • 1篇李冠华
  • 1篇阿里·塔里格
  • 1篇赵茹
  • 1篇赵鸿铭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8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型半胱氨酸和小密低密度脂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分子机制
秦勤赵炳让崔让庄耿婕毛用敏陈倩李国庆张燕杰冯津萍寇璐赵福梅
该课题得出结论:血浆Hcy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中VitB12、叶酸水平降低及MTHFR基因C677T突变是造成血浆Hcy水平升高的三个因素,首次为高Hcy冠心病人中VitB12、叶酸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sLD...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第一内含子中两个基因位点变异的多态性与冠心病和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17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方法检测165例CHD患者和80例非冠心病的对照组ERα基因型,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其血浆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雌激素含量,高压液相色谱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变异基因型AA纯合子的携带者血浆Lp(a)和FIB水平高于GG和AG基因型携带者。 (P<0.05)。TG水平低于AG、GG基因型携带者(P<0.05)。TT基因型携带者Lp(a)水平高于CT、 CC基因型携带者(P<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其余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ERα第一内含子中存在两个基因变异的多态性现象,但与CHD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P>0.05),但此两个位点的基因变异与CHD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和FIB的水平相关。
李丽华赵福梅李国庆陈倩秦勤崔让庄赵炳让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静息性心绞痛与血小板聚集
1984年
近年来认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与血小板聚集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心肌梗塞急性发作期间,血小板显著聚集,但心绞痛患者是否出现血小板聚集,文献的报导互不一致。本文对31例静息性心绞痛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测定,观察此型患者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
罗承滔李国庆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心绞痛冠心病静息
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和心功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观察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设立假手术组、梗死组、西拉普利组、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组 ,术后2周测定心功能和循环中Ang Ⅱ、6 -keto -PGF1α、ET -1水平。结果 :梗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血循环中Ang Ⅱ、ET -1升高 ,6 -keto -PGF1α降低 ,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明显降低。与梗死组比较 ,阿司匹林组6 -keto -PGF1α降低 ,而心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西拉普利组、联合组的Ang Ⅱ、ET -1降低 ,心功能得以改善。西拉普利组与联合组心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拉普利通过降低循环Ang Ⅱ和ET -1水平 ,抑制缓激肽降解 ,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阿司匹林对心梗后心功能无显著影响。西拉普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影响其作用。
刘志勇孙根义张世姝李国庆孟冬梅崔让庄
关键词:西拉普利阿司匹林心肌梗死ET-1实验性大鼠
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间质胶原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孙根义刘志勇张世姝李国庆孟冬梅崔让庄
关键词:间质胶原代谢心脏阿司匹林实验性大鼠西拉普利
肿瘤标记物在恶性胸液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02年
秦建文张力张金铭李国庆杨桂铭
关键词:恶性肿瘤酶联免疫分析法肿瘤标记物恶性胸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脏间质成分的水平及其相关性
2005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金属蛋白酶(MMP)1,2及Ⅰ型、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水平。探讨这些成分与心衰发生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对86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MMP1、MMP2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其PⅠNP、PⅢNP、AngⅡ及ALD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慢性心衰患者血浆MMP1、PⅠNP、PⅢNP、AngⅡ和AL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偏相关分析显示MMP1与MMP2、PⅠNP与PⅢNP、AngⅡ与ALD、PⅢNP与AngⅡ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脏间质成分MMP1、PⅠNP、PⅢNP及调节因子AngⅡ和ALD在心衰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升高,且不同间质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陈倩李国庆Tariq ALI程津新毛用敏崔让庄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间质成分心脏MMP1免疫法检测
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及干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6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冠心病组31例,风湿性心脏病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组22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ⅠNP)、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含量。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心衰组血浆ALD和PⅠN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PⅢ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组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胶原合成增加,血中AngⅡ、ALD在胶原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病因心衰患者均应给予抗纤维化治疗。
刘志勇阿里.塔里格孙根义张静霞李国庆崔让庄
心力衰竭心肌间质胶原代谢及药物干预实验和临床研究
孙根义刘志勇张世姝肖健勇孟冬梅毛用敏崔让庄李国庆任谦阿里·塔里格赵鸿铭刘玉洁赵茹
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梗死后不同区域AT1、AT2受体及胶原mRNA表达,首次报道AT1受体mRNA表达与相应区域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成正相关,和ACEI、ARB、安体舒通对AT1、AT2受体mRNA表达的...
关键词: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间质胶原代谢药物干预
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间质胶原代谢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西拉普利和阿司匹林对实验性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间质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MI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梗死组、西拉普利组、阿司匹林组、联合组。术后2周测定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6酮PGF1α(6ketoPGF1α)、内皮素1(ET1)水平和心脏梗死区、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间质胶原含量。结果: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循环中AngⅡ、ET1升高,6ketoPGF1α降低,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明显升高。各实验组间梗死区的胶原含量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梗死组比较,阿司匹林组血6ketoPGF1α显著降低,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拉普利组、联合组血AngⅡ、ET1明显降低,6ketoPGF1α显著升高,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联合组与西拉普利组比较,6ketoPGF1α显著降低,而左室非梗死区及右室的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循环中AngⅡ、ET1明显升高并导致心脏间质胶原含量的升高。西拉普利通过抑制循环紧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降低AngⅡ和ET1,并通过抑制缓激肽降解,抑制心脏非梗死区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阿司匹林对MI后心脏间质胶原的沉积无明显影响。西拉普利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影响西拉普利的抑制非梗死区心脏间质胶原过度沉积的作用。
刘志勇孙根义张世姝李国庆孟冬梅崔让庄
关键词:心肌梗死胶原西拉普利阿司匹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