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彰

作品数:23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虚证
  • 5篇阳虚
  • 5篇阳虚证
  • 5篇脾阳虚
  • 5篇脾阳虚证
  • 4篇生理
  • 3篇系统生物学
  • 3篇下丘
  • 3篇下丘脑
  • 3篇附子
  • 2篇电针
  • 2篇电针内关
  • 2篇动作电位
  • 2篇心肌
  • 2篇症状
  • 2篇症状群
  • 2篇生理学
  • 2篇适应性产热

机构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李国彰
  • 9篇王勇
  • 7篇蔡大勇
  • 5篇郭健
  • 5篇唐汉庆
  • 4篇唐炳华
  • 3篇张文通
  • 3篇张保春
  • 3篇席时芳
  • 3篇钟辉
  • 3篇李文靖
  • 2篇薛明
  • 2篇庞宇舟
  • 2篇牛欣
  • 2篇魏执真
  • 2篇李红
  • 2篇张胜
  • 2篇施雪筠
  • 2篇赵淑英
  • 2篇卢阿娜

传媒

  • 4篇中国药师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 2篇中医教育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全国中医药科...
  • 1篇全国中医药科...
  • 1篇全国中医药科...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番泻叶致胃肠负荷加重对甲状腺机能低下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胃肠负荷对甲状腺机能低下大鼠适应性产热的影响。方法d1新生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Ⅰ放射切除甲状腺,造成不同程度发育性甲状腺机能低下;d56开始连续高脂饮食,造成对胃肠负荷的易感状态;d70开始连续灌胃给予番泻叶浸膏,以其泻下功效造成胃肠负荷;在给予番泻叶浸膏前(d67-69)后(d85-86)中性环境温度下,用生理多导仪测定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深部温度变化,以体温峰值和曲线下面积分别计算131Ⅰ降低产热状态EC50,比较番泻叶对甲状腺机能低下适应性产热状态的影响。结果给予番泻叶前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体温峰值和体温变化指数均与甲状腺机能低下的程度呈负相关(P<0.01);番泻叶加剧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产热不足,表现为温度峰值和体温变化指数均减低(P<0.01),131Ⅰ-EC50分别下降到原来的22.75%和22.43%(P<0.01)。结论胃肠负荷与甲状腺机能低下对适应性产热具有协同抑制效应,该刺激引起反应的模式适合于系统生物学研究。
王勇李文靖唐炳华张保春李国彰蔡大勇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低下适应性产热系统生物学
脾阳虚消化不良症状群客观评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杨雪杨文思王勇李文靖唐炳华李国彰张保春蔡大勇
关键词:脾阳虚证症状群病理过程系统生物学
脾阳虚证中阳虚症状群的实验评价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客观评价脾阳虚证大鼠的症状,构建证候系统生物学的动物模式。方法:新生24h内大鼠,腹腔注射等比剂量的131I放射,切除甲状腺,施加胃肠负荷,按生物行为学特征定量观察脾阳虚证候的主要症状,分析产热低下对各症状的决定作用及症状间关系。结果:消瘦(P<0.01)、形寒(P<0.05)、肢冷(P<0.05)、倦怠(P<0.01)与甲状腺机能低下呈正相关。高脂饮食和隔日禁食加重形寒症状,番泻叶加重倦怠却缓解形寒。消瘦-倦怠(P<0.05)、肢冷-倦怠(P<0.01)、形寒-肢冷(P<0.01)间呈正相关。结论:脾阳虚证具有一般阳虚的症状群,在表症候组学上符合系统生物学规律,是构建中医证候本体的重要线索。
杨雪杨文思王勇李文靖赵淑英唐炳华李国彰张保春蔡大勇
关键词:症状群病理过程系统生物学
粉防己碱对窦性心律下在体豚鼠左室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影响被引量:2
1990年
本实验观察了粉防己碱对窦性心律下豚鼠左室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影响,计算出排除心率影响后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_(90c))和有效不应期(ERP_c)。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可延长ERP_c,增加EPR_c/APD_(90c)比值,这可能是粉防己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之一。结果还提示,粉防己碱不仅具有阻滞I_C(?)^(2+)的作用,而且对其它离子流(特别是I_k)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李国彰刘国隆施雪筠池春源
关键词:粉防己碱心肌收缩
病理迟脉与生理迟脉的脉图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采用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法和脉图法对生理迟脉和病理迟脉进行了对比研究。病理退脉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①与生理迟脉相比,冠心病退脉之脉图主波幅和降支斜率减小,降中峡位置较高。同时心输出量下降,心指数和心脏功能指数减小,主动脉顺应性下降,总外周阻力升高。提示心血管功能受损是冠心病迟脉脉图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生理迟脉与冠心病迟脉二者在脉诊上有力和无力差异的原因。②冠心病迟脉兼脉有弦脉、细脉、涩脉等,以兼弦脉居多;但脉图改变和心血管功能受损程度,以兼细脉、兼涩脉者尤为显著。
李国彰张涛傅骢远牛欣黄作福季原李澎
关键词:脉诊脉图迟脉心血管功能
运脾止泻颗粒抗腹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颗粒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大黄造模组,药物组。造模组和药物组给予大黄水煎剂灌胃,5d后分别再以蒸馏水和运脾止泻颗粒灌胃6d,观察D-木糖、胃蛋白酶、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以及小肠微绒毛的变化。结果:造模之后,胃蛋白酶和D-木糖降低、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均升高,小肠微绒毛破损。给药之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小肠微绒毛明显修复。结论:运脾止泻颗粒通过促进胃蛋白酶的消化、小肠吸收、胃肠运动以及小肠粘膜的分泌而抑制腹泻,并且具有明显的保护小肠微绒毛作用。
郭健李国彰赵淑英席时芳杨燕
关键词:腹泄
调脉饮注射液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调脉饮注射液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调脉饮注射液大、小剂量组,观察:对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室颤的保护作用;大鼠经20%乌拉坦6 mL.kg-1静脉麻醉后开胸,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滴入10μg.mL-1.min-1哇巴因溶液,观察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心搏停止的时间,然后换算为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累积量;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5 min后恢复冠脉供血,造成缺血再灌注,观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制成10%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调脉饮注射液可以提高室颤阴性率,降低小鼠室颤的发生率(P<0.01);推迟大鼠室性早搏、室速及室颤的发生时间,提高乌头碱的累积用量,具有抗乌头碱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推迟豚鼠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提高哇巴因的累积用量,具有抗哇巴因心律失常(P<0.05)的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能够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并能明显提高心肌SOD的活性。结论:调脉饮注射液能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李红牛欣李国彰施雪筠魏执真肖俊平孙秀华吴秉芹薛明席时芳
关键词: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反应
中医稳态观与稳态学说被引量:19
1994年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探讨了中西医学的稳态观,比较了两种医学模式对稳态的认识。认为“阴平阳秘”是中医稳态观的高度概括,纳时“阴平阳秘”相当于预言性稳态,而应卒变的“阴平阳秘”属于反应性稳态,“阴阳自和”是人体实现“阴平阳秘”的自我调节过程,其主要调控机制是五行反馈调节。
李国彰
关键词:稳态生物节律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被引量:4
2011年
生理学是西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研究正常的人体功能活动规律,是沟通基础和临床的关键课程。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教学上的抽象和单调。
郭健李国彰
关键词:生理学案例教学中医专业
苦参碱影响豚鼠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分为对照组、苦参碱组(10,50,100μmol.L-1)、乌头碱组(1μmol.L-1)、乌头碱(1μmol.L-1)+苦参碱(50μmol.L-1)组,乌头碱(1μmol.L-1)+苦参碱(100μmol.L-1)组;采用标准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动作电位时程(APD)、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50%复极化时程(APD50)和90%复极化时程(APD90)。结果:苦参碱浓度依赖性(10,50,100μmol.L-1)适度延长APD50和APD90,降低APA;乌头碱明显延长APD(和对照组比较P<0.05),APD50,APD90;苦参碱(100μmol.L-1)能纠正乌头碱对APD,APD50,APD90的过度延长作用(和乌头碱组比较P<0.05或P<0.01)。苦参碱(100μmol.L-1)能显著降低APA(和乌头碱组比较P<0.05)。结论:苦参碱能纠正乌头碱对APD,APD50,APD90的过度延长作用,能使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APA降低,维持动作电位在正常范围可能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唐汉庆李妙玲王勇郭健李国彰宋宁庞宇舟
关键词:苦参碱乌头碱动作电位心律失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