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敏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
- 1996年
- 4例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扫描下未发现病灶影,仅显示出中到右侧脑室因受压移位,核磁共振提供了诊断所需的参考证据。建议对硬膜下血肿应采用核磁共振为常规检查手段。
- 任自强林军李安敏
- 关键词: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
- 外伤性膈疝一例报告
- 2002年
- 李安敏李晓文黄永祥杜松林唐斌
- 关键词:外伤性膈疝外科手术病例报告
- 立体定向32P腔内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一例随访报告
- 1996年
- 本文报导一例多次复发的囊性颅咽管瘤,应用32P腔内放射治疗成功,随访4.5年无复发,生活自理,视力维持术前状态,复查CT囊腔缩小50%以上,可以认为立体定向腔内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孤立的或多发的囊性颅咽管瘤病例应作为外科手术首选方法,但仍需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 任自强林军李安敏
- 关键词:囊性颅咽管瘤腔内放射疗法颅咽管瘤
- CT在急诊脑血管病和脑外伤诊断上的应用
- 1997年
- 本文总结回顾了CT在78例急性脑外伤和脑血管病中应用,认为CT在帮助临床上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手段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
- 李安敏任自强
- 关键词:CT脑外伤
- 颅骨尤文瘤一例(英文)
- 2000年
- 本文报告了一例颅骨尤文瘤,患者22岁,男,因左颞部痛一月有余。后加剧十天入院。体格检查:神情,反应敏捷,双瞳孔圆形等大,光反应灵敏,双眼底水肿,无面瘫,舌瘫,颈软,心肺,腹无异常。经CT显示左额巨大占位性病变病灶周围有高密度环影中间大片低密度,混杂有小量高密度病灶术前诊断在额颞部巨大占位性病变:(1)胶质瘤;(2)脑脓肿不能排除。治疗:行左额颞骨瓣开颅手术钻孔时发现骨质疏松,翻瓣时见骨瓣中心内板粘连于肿瘤组织,呈黄色小米粒样物,额侧有一小囊,壁厚并有少量黄色液体肿瘤下方硬脑膜缺如.脑组织由于肿瘤压迫内陷骨窗周围的硬脑膜增厚.肿瘤下方中心部位有一蓝色条状物似血管和脑皮质相连蛛网膜软脑膜均完整.近中线侧骨窗边缘和硬脑膜之间仍有小量肿瘤组织其下方硬膜不平整,切除该部分颅骨并切除增厚变黑的硬膜后,以阔筋膜修补,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切片显示:视野下全部为小园形细胞低分化,颅骨切片显示结构正常,骨内有肿瘤细胞浸润,病理论断:尤文瘤。讨论:该病例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均类同于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前以临床表现主要考虑胶质瘤CT显示病灶中间大片低密度病灶影周围呈环形高密度影,除了低密度中间有少量混杂密度外非常符合典型的脑脓肿的CT表现并和脑?
- 李安敏任自强李雪松唐斌
- 关键词:颅骨肿瘤CT
- 肝动脉内药物灌注并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初步观察
- 1990年
- 肝动脉药物灌注并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八十年代放射学的新技术,国外文献报告较多,国内也有报告.我院自1988年以来,用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于下:
- 聂旭东黄辉庞尊中李安敏杨明放
- 关键词:肝动脉肝癌药物灌注栓塞
- 肝癌化疗栓塞致脑碘油栓塞一例被引量:4
- 2001年
- 肝动脉化疗肝癌致脑碘油栓塞是一种罕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我们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消瘦二月余,B超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而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AFP 352μg/L,CT增强检查发现右肝肿块(5×5.5×4.5cm)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40-60HU,无腹水,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胆囊、胰腺、脾脏均无异常CT征象(图1)。经临床、生化、B超、CT诊断为肝癌,遂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治疗。 治疗方案:常规插管至肝动脉造影示肝右叶肿块明显染色,可见粗大、紊乱的肿瘤血管。
- 李安敏周石王荣品王学健
-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
- 肝脏肺吸虫病的CT诊断
- 1995年
- 作者认为肺吸虫病发生在肝脏系少见病例,在CT认识和诊断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与肝结核、肝脏肿、肝包虫囊肿等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临床上肺吸虫病多见脑部,肺,及皮下组织,我院病理科近十余年在肝脏发现肺吸虫病也是仅有一例,上述疾病CT表现均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不规则环状增强,斑点状钙化灶,单房及多房改变及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学上的改变,肝细胞混浊肿胀,液化,变性,坏死,钙化,所不同处寄生虫病的病理组织学上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本病与肝脓肿,肝结核的鉴别,在CT检查(包括动态CT)及肝动脉造影,B超检查,其它无更好方法鉴别。唯有病理检查证实,及职防部门专业鉴定。
- 李安敏
- 关键词:肺吸虫CT
-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8例护理体会
- 2002年
- 邓妮燕庞尊中李安敏
- 关键词: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护理肺肿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二例报告
- 1997年
- 本文报导了2例少见的颅内肿瘤—非何杰金化恶性淋巴瘤。通常认为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获得性免疫缺陷有关。该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术前极难确诊。CT形像类似脑膜瘤,CT导向下的针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能获得更准确的组织学诊断。
- 任自强李安敏
-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抑制剂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