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 全球发展治理的转型困境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 2024年
- 全球发展治理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各治理要素上呈现新特点、凸显新困境。在治理主体上,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性地位被承认,但全球南北主体间地位的非对称性依然存在,主体间竞争态势进一步强化。在治理规范上,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发展实践驱动了多元化的发展知识与观念更新,但“泛意识形态化”的叙事凸显南北间的理念分歧并引发规范冲突。在治理机制上,相互交叠的制度复合体已经形成,但包容各主体且具有遵约优先性的权威框架缺乏,制度间互动关联有趋向冲突碎片化的风险。为应对全球发展治理转型困境,中国主动担当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引领全球发展治理民主化进程,缓解全球发展治理赤字;提供新的发展知识,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弥合发展规范冲突;推动发展机制对接,构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制度复合体,引导制度间互动关联趋向协同。这将为促进全球发展治理的根本性转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中国贡献。
- 李晓霞
-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亚太起步
- 2014年
- 为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走向对抗的历史魔咒,中美双方就"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中美在亚太地区能否共处是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实现的"试金石"。为突破中关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模式之争、安全理念之争、政治制度之争以及两国围绕地区热点问题的博弈,双方需要努力实现经济互补、安全互动、政治互尊并着力进行热点管控,通过在亚太地区的"试点",塑造在亚太地区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的有效途径。
- 李晓霞
-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其在东亚地区的推进特点被引量:10
- 2015年
- 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外交需要向"大国外交"转变,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有着独特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中国的大国外交具有不同于西方传统大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特点,已经体现出中国的特色和风格。东亚地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区域,中国侧重于在经济领域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表现出为地区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意愿;在推动地区合作上,突破"霸权稳定"的机制创设逻辑,以"平等包容"的治理理念倡导地区合作机制建设;以"和合"文化传统为基础,强调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地区秩序构想。
- 刘雪莲李晓霞
- 关键词:大国外交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
-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协调型博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三国政治关系急转直下的背景下宣布正式启动,但启动后的自贸区谈判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运用协调型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看到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启动阶段,三国主要关注于绝对收益的问题,因此,建立自贸区是三方共赢的最优战略。然而,进入到具体协议谈判阶段,三国对相对收益的关注成为重点,日本与中、韩两国政治关系的恶化加强了三国对相对收益的关注,使自贸区谈判难以推进。收益分配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关键问题,需要依靠提升谈判议题设置能力、塑造领导力量的方式来解决,领导均衡成为推动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可能路径。
- 刘雪莲李晓霞
- 中国崛起过程中与东盟国家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关系自2009年开始出现波动。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可能改变地区权力结构从而形成不利于己局面的恐惧,是其试图借重美国的重要原因。地区二元格局加强了东盟国家"两面下注"的外交选择。中国需确立前瞻性、延续性的外交战略,在外交实践上,注重使中国发展惠及东盟各国人民,增强社会层面对中国的认同感,提高国家层次对中国的信任度。
- 李晓霞
- 关键词:外交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王璐李晓霞
- 关键词:贸易效益
- 新兴国家崛起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构建的二十国集团成为代替G7的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以发达国家群体为高层的等级制的全球经济秩序发生动摇。现行国际经济制度体系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体系,通过新兴国家与传统发达国家的良性互动和渐进性变革,国际经济秩序将逐步实现从等级制向多元平衡的转变。
- 李晓霞
- 关键词:国际经济秩序
- 论“一带一路”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创新被引量:9
- 2017年
- 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出发,重点面向亚欧非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因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公共产品属性。不同于以欧盟、北美自贸区为代表的既有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路径,"一带一路"倡议力图在供给导向上实现从规则性公共产品到发展性公共产品的变化,在供给模式上实现从"统一权威中心"供给到各主权国家平等参与的联合供给的创新。尽管"一带一路"的供给路径在未来实践中还需解决因规则和强制力缺乏而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但其在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性公共产品公共性、正外部性,以及供给的可持续性方面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 刘雪莲李晓霞
- 关键词:区域性公共产品
-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协调型博弈分析
- 主要介绍了关于从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三国政治关系急转直下的背景下宣布正式启动,但开启后的自贸区谈判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究其原因,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这一协调型博弈状态下,基于对绝对收益的关注,建立自贸区是...
- 李晓霞
- 叙事视角下军休干部的积极情绪提升研究 ——以某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为例
- 我国的老年群体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军休干部群体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年群体类型,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军休干部具有很强的军队化特征,...
- 李晓霞
- 关键词:积极情绪军休干部叙事视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