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琳
- 作品数:186 被引量:665H指数:15
- 供职机构:金湖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以HIV-1病毒Vpu蛋白为靶点的抗HIV新药发现
- Vpu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n型(HIV-1)特有的辅助调节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通过降解CM受体、拮抗BS丁一2的抗病毒功能、在细胞表面形成离子通道等机制促进新生病毒颗粒的出芽和释放,提示Vpu蛋白可作为抗川V药物研...
- 朱莹王娇李泽琳胡秦
- 文献传递
- 蒙药漏芦花抗炎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蒙药漏芦花抗炎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漏芦花用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醇提物用D101或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以50~90%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本发明漏芦花有效部位对急慢性...
- 李霄邓振涛图雅李泽琳肖向茜赵爱娟
- 多羟基茋类化合物的制备和抑制SARS病毒药物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药用多羟基茋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与杀灭作用。多羟基茋类化合物是由多烷(氧)基取代氯(溴)甲基苯或吡淀化合物与亚磷酸三乙酯反应制得膦酸酯;然后,膦酸酯化合物再与多烷(氧)基苯(吡...
- 赵伟杰李泽琳孟庆伟温瑞兴王世盛曾毅李悦青
- 文献传递
- 青蒿素透皮吸收的研究
- 周钟鸣陈迎雪李泽琳刘静明王彦
- “青蒿素透皮吸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纵观当今抗疟药发展现状,10多年来除青蒿素(QHS)类药物以外,还没有更好的药物问世。现已清楚QHS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迅速、半衰期短,有肝脏首过效应,其治疗疟疾的复燃率与给...
- 关键词:
- 关键词:透皮吸收中成药青蒿素抗疟药药理学动物实验
- 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柯萨奇病毒B3型的VP1基因和VP4基因克隆到目的质粒1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1,将VP2基因和VP3基因克隆到目的质粒2中,得到重组...
- 盛望张潇赵淼王晓雯曾毅李泽琳刘伟
- 文献传递
-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诊断阳性78例,阴性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68例、阴性22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阳性77例,阴性13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斑块厚度、长度均大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数量多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P<0.05)。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高,对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有积极意义,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工作。
- 李泽琳邵雨雨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
- 一类苯并二氢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在抗HIV病毒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苯并二氢吡喃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HIV病毒的功能。该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通过与HIV病毒Vpu蛋白或者整合酶来拮抗HIV病毒。该化合物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佳,必将具有较佳的市场前景。
- 李泽琳黄剑何淼马洪涛王小利刘伟李梦媛
- 文献传递
- 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在光动力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作为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包括用于治疗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胃癌以及皮肤癌等恶性肿瘤。本发明检测出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在避光时对HeLa、MCF7、MCF7/Adr、A549、A...
- 周志祥张立娜李泽琳闫红钟儒刚曾毅
- 研究型教学在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以《分子肿瘤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以创新性教育的视野,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分子肿瘤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研究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三方面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教学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 张芳周志祥李劲涛沈思嗣盛望李泽琳
-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分子肿瘤学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践
- 工科院校《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教学内容是决定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关键要素,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师传播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质和量,因此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这两大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首先,在教学内容建设方面:通过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纵向知识和横向学科、健康生理与疾病病理的4个融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尝试: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同时,加强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实施,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以及联系生活事件,从而加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促进学习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 吕岫华刘伟白燕萍周玉柏马雪梅盛望闫红李泽琳
-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