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保
- 作品数:86 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单孔双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孔双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按单孔单管额部引流组,单孔单管顶枕部引流组和单孔双管引流组,各选取3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孔双管引流组中线恢复好于其它二组(P<0.01),颅内积气和残留液体量三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孔双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完全,可减少术后颅内积气和残留液体量,促进受压脑组织膨起。术后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 邵雪非陶进李真保许安定刘策刚王良伟吴问亮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
- 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4年
- 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真性血管瘤,本文探讨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30例,加重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认识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正确运用手术处理原则和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诊断和手术疗效的关键。
- 徐善水李真保江晓春刘策刚戴易许安定王弘乐潘先文李振球
- 关键词: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后颅窝显微外科手术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0例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内科保守治疗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血管造影8例患者中的10个动脉瘤显示:6个动脉瘤不显影,4个绝大部分不显影;2例患者中的2个动脉瘤无变化。随访1~22个月,8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例内科保守(未介入治疗者)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采取个性化血管内治疗可以减轻、甚至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愈的疗效,是综合治疗海绵窦段动脉瘤的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无症状或者轻微症状的小动脉瘤定期随访观察是安全的。
- 杨士勇方兴根狄广福陈建民吴德刚裴士文章暄江晓春李真保
- 关键词:海绵窦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初步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1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的93个动脉瘤,48 h内行支架辅助治疗,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动脉瘤特征、治疗结果及造影随访情况。预后随访结果利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价。术后3、6、15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见动脉瘤完全填塞66例,次全填塞22例,部分填塞5例。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在访的79例患者中71例预后良好(m RS 0~2分)。3个月及后期造影随访69例患者,60例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Enterprise支架及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 赖年升方兴根吴德刚赵心同刘佳强张家旗李真保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
- 脑膜瘤形状与其复发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根据临床放射学特点辨别易复发的脑膜瘤,以便在术前选择更适当的手术方式,减少肿瘤的复发。方法根据CT和(或)MRI表现,对206例脑膜瘤的肿瘤形状分类,了解肿瘤形状与复发的关系。结果“磨菇状”和“分叶状”脑膜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圆形″脑膜瘤,而且复发间隔时间也较“圆形”脑膜瘤短(P<0.01)。结论“磨菇状”和“分叶状”脑膜瘤的手术应尽可能扩大切除与肿瘤邻近的脑膜和颅骨,减少肿瘤复发机会。
- 江晓春徐善水王弘乐李真保许安定潘先文陶进舒崇厚林元浩李振球
-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
-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与岩斜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 目的: 通过对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 用6例成人尸头标本,模拟乙状窦前入路,在显微镜下(×5~25)进行解剖;并回顾性分析8例经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人...
- 江晓春徐善水李振球陶进潘先文许安定李真保戴易
- 关键词:岩斜区乙状窦前入路显微解剖脑膜肿瘤外科治疗
- 脊髓转移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 2013年
- 1病例
男,43岁。主诉"腰背部酸胀、疼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天余"于2012年7月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MRI示:L2~3水平椎管内可见结节状等T1稍短T2异常信号,病灶上下缘水平脊髓蛛网膜下腔呈杯口样凹陷扩大。增强MRI示L2~3椎间隙水平椎管内可见结节明显强化,信号尚均,边缘清晰。
- 张连富徐善水方兴根李真保朱明峰夏大勇
- 关键词:脊髓蛛网膜下腔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分化增强MRI双下肢乏力下肢肌力
- 一种基于GBDT决策树的动脉圆锥演化风险评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BDT决策树的动脉圆锥演化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多模态指标体系内各指标进行测算;通过GBDT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获得所有病例样本在多模态指标作用下后交通动脉圆锥演化动脉瘤的GBDT决策树;基于PIV测...
- 袁金龙 黄晨蕾李真保赵心同夏大勇赖年升叶明全 张兵兵
-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策略探讨
-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统一的治疗策略指导治疗,现有的报道在选择采取内科还是外科治疗的问题上众说纷纭,同时它的基础研究也远远地落后于脑缺血研究,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颅内...
- 方兴根江晓春李真保徐善水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 扩大双侧额下联合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
- 2006年
- 目的探讨扩大双侧额下联合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扩大双侧额下入路并联合硬膜外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13例巨大型垂体腺瘤,对侵入蝶窦内及中上斜坡区的肿瘤,由硬膜外剥离暴露并磨除蝶骨平台切除肿瘤。结果13例巨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经该入路行显微手术能有效地提高巨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
- 刘策刚陶进潘先文许安定王弘乐李真保朱明峰邵雪非
-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