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祝飞
- 作品数:96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斜激波与流向涡对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针对斜激波入射流向涡对形成的复杂流动干扰现象,在来流马赫数6条件下,利用双支架支撑的后掠斜坡式涡流发生器生成流向涡对,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激波风洞实验,研究了斜激波与流向涡对相互作用引起的激波变形和旋涡演变。结果表明,斜激波与流向涡对相互作用的剧烈程度大致分为强、中、弱三种。在强相互作用下,激波面向上游凸起的程度最剧烈,呈现类“T”字型特征,其对称面处接近于一道正激波,波后出现回流区和局部流动滞止,使得流向涡对发生破碎;在中等相互作用下,对称面处存在局部正激波,但没有出现回流区;在弱相互作用下,不再出现局部正激波。进一步地分析发现,斜激波与流向涡对相互作用产生的流向涡对破碎现象,不符合经典的激波作用下单个流向涡破碎理论的预测。采用流向涡对对称面处的气流参数,对经典的流向涡破碎理论进行修正后,能够预测本文流向涡对在斜激波作用下是否发生破碎。
- 马印锴李祝飞杨基明
- 关键词:斜激波涡流发生器涡破碎激波风洞
- 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设于高超声速进气道模型的内流道内,且所述导轨与所述内流道的轴线平行;堵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轨;在所述内流道内气流的作用下,位于所述内流道内...
- 李祝飞詹东文黄蓉杨基明
- 一种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尺度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对一种二元混压式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和实验考察,研究了不同尺度进气道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单位雷诺数条件下,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有所提高,起动性能有所降低。同时对不同尺度模型进行雷诺数匹配,发现在相同雷诺数下,不同尺度模型的起动性能相近,表明雷诺数是影响不同缩尺模型起动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在可获得的实验结果范围内,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自起动结果基本与之相符。此外,对实验中发现在低雷诺数下进气道反而呈现出自起动特征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比较指出了低雷诺数下来流偏向层流流态,可能会导致进气道呈现一种"起动"状态。
- 凌岗李祝飞肖丰收姜宏亮刘坤伟高文智杨基明
-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雷诺数
- 基于立方型气体状态方程的激波风洞准一维流动数值研究
- 2024年
- 采用基于立方型气体状态方程的准一维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反射式高焓激波风洞的真实气体流动,重点关注了高压真实气体效应对风洞全场流动时空结构和驻室区气流参数的影响,并以理论分析揭示了高压真实气体效应对激波管内流动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对于以冷高压气体驱动的激波风洞,使用考虑分子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气体的状态和风洞内的流动状况。高压真实气体效应主要在冷驱动气体中发生作用,其作用效果主要是使当地声速增大,从而使得入射稀疏波和反射稀疏波的传播速度加快;另一方面,高压气体效应在高温气体效应较显著的被驱动气体中作用微弱,且对激波管产生激波的强度和激波后的流动状态影响甚微。稀疏波的加快传播改变了激波管波系的相干时空关系。提前抵达的稀疏波可在一定情况下侵蚀激波风洞的有效试验时间。对于所测试的激波风洞构型,在150 MPa氢气驱动110 kPa氮气的工况下,高压效应导致的有效试验时间缩短约38%。适当加长驱动段长度和采用高温气体驱动均可有效减弱高压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
- 张洲铭李贤朱雨建李祝飞李祝飞龚红明
- 关键词:激波风洞
- 激波风洞喷管起动过程对进气道的影响
- 由于激波风洞喷管起动与进气道起动相“耦合”的流动过程复杂,喷管起动过程中的波系结构对进气道脉冲起动过程的影响规律难以准确把握。本文从简化问题的研究思路出发,将激波风洞喷管流动与进气道流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耦”,以揭示喷管...
- 李祝飞李晟杨基明
- 内转式进气道及其V字形钝前缘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转式进气道的V字形钝前缘,包括圆锥曲线段和直前缘段;直前缘段为两个,且两者分别与圆锥曲线段的两端平滑相切连接,形成“V”字形;圆锥曲线段的中心位置处的钝化半径为r1,圆锥曲线段上与直前缘段的切点位置处的...
- 王军李祝飞杨基明
- 激波风洞中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问题实验研究
- 在考察和认识激波风洞运行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激波风洞流场建立过程的非定常效应加以合理地抑制和利用,考察了激波风洞中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的起动特性。通过调节进气道的内收缩比、压缩面前缘以及唇口前缘的钝度,研究了进气道的不同...
- 李祝飞黄舶贾立超杨基明罗喜胜
- 关键词:激波风洞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非定常效应
- 一种超声速内流流场三维定量重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速内流流场三维定量重构方法,包括:步骤1),在超声速流道模型的流向上,选取多个相互间隔的横截面作为测量面;步骤2),在每个所述测量面上均选取多个压力测量点;步骤3),获取每个所述压力测量点的压力值,并且...
- 黄蓉李祝飞詹东文杨基明
- 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
- 在多级压缩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在前后两级压缩面交界的折角处会诱发壁面流动的分离,导致分离泡的产生。而分离激波与唇口处边界层相互作用,同样会诱发明显的壁面流动分离。这些分离现象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动态特征和...
- 黄舶李祝飞贾立超杨基明罗喜胜
-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相互作用
- 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流动的壁面丝线显示被引量:4
- 2017年
-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丝线的动态响应特性,丰富了内转式进气道的观测技术,获得了进气道的流场结构。采用预设堵块实验方法,在激波风洞中考核了内转式进气道模型的自起动能力。结果表明,直径约为0.1 mm,长度约为15 mm的402号涤纶/棉缝纫线的跟随性较好,能够直观、动态地显示出壁面流动分离区的范围,为判断内转式进气道是否起动提供了依据。内转式进气道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能够自起动,起动状态下进气道唇口附近的波系结构以及前体压缩面的丝线流谱和压力分布与数值模拟符合较好。
- 李祝飞黄蓉郭帅涛詹东文刘坤伟吴颖川余安远杨基明
- 关键词:自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