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不同肥料配施对青薯168生长发育的影响
- 马铃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我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优势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6万多公顷,已成为本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其产量和品质受施肥、土壤等因素影响较大...
- 李越
- 关键词:生长发育营养物质品质性状施肥技术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8年
- 为揭示作物种间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等方法,研究马铃薯与蚕豆、马铃薯与荞麦间作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间作后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均有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升高。培养120 h时,马铃薯/荞麦间作较马铃薯/蚕豆间作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土壤微生物对主要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增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蚕豆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了35.6%、47.0%,但优势度指数增加了2.07倍;马铃薯/荞麦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了13.7%,但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增加了8.8%和3.4%。多元分析(RDA)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相关关系。综上,马铃薯与不同作物间作栽培能够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为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合理间作作物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亚军刘亚军李越马琨李越杜春凤马玲汪春明
- 关键词:间作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
- 冬小麦免耕覆盖与有机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揭示农业管理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免耕覆盖+施有机肥(NF)、免耕覆盖+不施有机肥(NC)、传统耕作不覆盖+施有机肥(TF)和传统耕作不覆盖+不施有机肥(TC)4种处理,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及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s,PLFAs)分析方法,研究持续冬小麦免耕覆盖有机栽培3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AM真菌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免耕覆盖有机栽培能增加以PLFA表征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菌(G+)、阴性菌(G?)的生物量(P<0.05)。且随免耕栽培管理年限增加,土壤AM真菌生物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以16:1ω5c中性脂(NLFA)与16:1ω5c磷脂(PLFA)表征的AM真菌生物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免耕覆盖措施下,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AM真菌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但降低了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AM真菌孢子(16:1ω5c中性脂)的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AM真菌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AM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受农业管理措施导致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学差异等综合因素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AM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免耕覆盖措施提高了土壤AM真菌多样性指数,有机肥施用显著影响了AM真菌NLFA/PLFA生物量的比例,改变了AM真菌孢子和菌丝间生物量碳的分配关系。
- 王小玲马琨汪志琴李越魏常慧
- 关键词:免耕覆盖有机栽培冬小麦微生物群落AM真菌
- 不同培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探究不同培肥方式对旱作区土壤及作物的影响,揭示土壤肥力演变的规律,试验研究了3种培肥方式下,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分敏感期补充灌溉后,各培肥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生物量随马铃薯生育期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化肥配施羊粪处理,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及生物量增加较快.不同培肥方式下,土壤真菌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细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则上升;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种群数量,增幅达26.05%;化肥配施羊粪显著提高了土壤放线菌种群数量;但对照处理明显有较高的真菌数量.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微生物群落培养时间的延长,呈S型变化趋势.培养至168 h时AWCD达最大值,其中单施以化肥、化肥配施羊粪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较强.各处理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化肥配施羊粪处理较对照提高了84.87%.总体而言,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土壤培肥方式较好,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对产量有较大的贡献.
- 冶秀香刘亚军李越马琨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马铃薯
- 冬麦免耕覆盖栽培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为揭示冬麦免耕覆盖栽培管理措施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连续免耕覆盖栽培及有机肥管理下冬麦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AM)真菌在97%相似度下共获得4 515个AM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于1门3纲4目8科10属155种。不同处理中,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球囊霉属(Glomus)和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受农业综合管理措施中有机肥施用、免耕覆盖因子的影响,近明球囊霉、有隔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与耕作、不覆盖相比,免耕、覆盖措施提高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属的丰富度;与无肥条件相比,有机肥施用提高了AM真菌丰富度指数,但降低了AM真菌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中优势属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免耕覆盖、有机栽培改变了土壤AM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土壤中丰度较低的AM真菌菌属更容易受到有机肥施用的影响;有机肥与免耕、覆盖管理的交互作用对AM真菌近明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0. 05)。AM真菌群落对耕作覆盖、有机肥施用管理活动的响应受到农业综合管理活动及其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农作物免耕覆盖、有机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汪志琴马琨王小玲李越魏常慧
- 关键词:免耕覆盖丰富度
- 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对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手段,研究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蚕豆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间作荞麦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显著增加20. 00%、22. 05%;马铃薯+蚕豆、荞麦栽培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比例,降低了放线菌比例,间作荞麦土壤放线菌数量较单作相比显著下降36. 5%;间作栽培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改变了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的值。多元分析表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 刘亚军刘亚军马琨李越
- 关键词:马铃薯合理间作蚕豆荞麦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数量
- 免耕施肥对土壤及冬麦的影响
- 免耕覆盖栽培方式是由于传统耕作方式带来的弊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方式,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以冬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免耕施肥试验,设置免耕覆盖不施肥(NC),传统耕作...
- 李越
- 关键词:冬麦施肥技术土壤养分
- 文献传递
-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7年
-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试验以连续单作3年马铃薯为对照,采用BIOLOG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指纹图谱等方法,定位研究了连续2年马铃薯间作玉米(3∶2条带比)影响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群落数、提高了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间作栽培中以PLFA为生物标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3类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6%、11.08%、18.08%,真菌生物量占细菌生物量比值下降,促进土壤向高肥效的"细菌型"土壤类型发展。间作栽培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以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代谢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助于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增长。间作栽培体系中马铃薯的竞争力弱于玉米、马铃薯产量较单作体系下降。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与作物种间关系、马铃薯的品种特性有明显的相互联系。作物种植模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间、套作搭配,稳定马铃薯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魏常慧刘亚军冶秀香李越马琨
- 关键词:马铃薯间作栽培磷脂脂肪酸BIOLOG
- 民国时期甘肃农民贫困成因研究——以农民负担为论述重点
- 关于民国时期甘肃农民贫困、农民负担与农民生存状态的内容,以前学术界专门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虽有一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剑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是在讨论当时甘肃农村社会的一般状况时才顺带提及,这种一般性的描述,似显零碎,有待进一步...
- 李越
- 关键词:民国时期农民贫困农民负担
- 文献传递
- 宁夏马铃薯种植基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建议被引量:3
- 2014年
- 于马铃薯成熟收获前,在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马铃薯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品(0~30 cm),测试有机质、碱解氮、全磷等共8项基础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总体养分现状表现为缺有机质、低氮、磷丰富、钾适宜;养分含量地区性差异都表现为南部山区大于中部干旱带.对此现状进行了可能性分析后,初步提出不同目标产量下氮、磷、钾肥的推荐施肥量.
- 白茹何文寿马仁彪李越王奥
- 关键词:马铃薯土壤养分施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