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Smad4、Kindlin-2和Anxa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关基因Smad4、Kindlin-2、Anxa2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 李鑫静关键词:细胞外基质 SMAD4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病理 Anxa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Anxa2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nxa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nxa2蛋白的表达水平;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139例胃癌Anxa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nxa2 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72±1.477和1.271±0.907,两组差异显著(P<0.01);胃癌组织中Anxa2蛋白的表达量(2.144±1.226)高于癌旁组织(1.269±0.736),差异显著(P<0.001)。免疫组化显示Anxa2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9.6%(69/139),高于癌旁组织18.7%(26/139),两者差异显著(P<0.001),且Anxa2过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Anxa2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新的治疗靶点或预后评估指标。 李鑫静 林贤东 陈刚 胡丹 张和军 金善丰 王鸿飞 林洁琼 郑雄伟关键词:胃癌 基因表达 组织芯片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相关性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PI3K/AKT/mT0R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组织学确诊的胃癌323例及年龄和性别等频数匹配的对照健康体检人493例,采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法进行PI3Krs7651265A〉G、mTORrs7212142G〉A及AKT rs1130214G〉T多态性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PI3K和mTOR基因多态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PI3K基因rs7651265携带G等位基因(GG+GA)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4.93倍(P〈0.05)。而该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发生肿瘤浸润的风险是携带GG+AG基因型患者的3.5倍(P〈0.05)。mTORrs7212142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携带AA+AG基因型的1.67倍(P〈0.05)。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表明,PI3Krs7651265A〉G和mTORrs7212142G〉A基因多态性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与携带野生型纯合子PI3KAA和mTOR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位点发生变异的PI3K(AG+GG)mTOR(GG)、PI3K(AG+GG)mTOR(AG+AA)增加个体患胃癌的风险,OR值分别为5.71(95%CI:3.50-9.34,P〈0.05)和6.41(95%CI:4.13-9.90,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分子指标。 林贤东 胡丹 陈刚 陈刚 师怡 张和军 金善丰 李鑫静关键词:胃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例1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首先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后期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黄、乏力、脾大,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活检肝组织于光镜下观察:两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电镜观察:慢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未见髓鞘样小体、特征性溶酶体、乙肝表面抗原等特征性病变结构.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例1病程为2年零4 mo,例2病程为13年零5 mo,最终均死亡.结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于误诊或漏诊.病理学特点为大泡性脂肪变,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点灶状坏死,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以及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该病预后差,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李鑫静 曲利娟 郑雄伟 陈丽红 董菁 李东良 潘晨 吕旭江 郑智勇关键词:EB病毒 慢性感染 病毒性肝炎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P1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林贤东 胡丹 陈刚 师怡 张和军 金善丰 李鑫静 郑雄伟关键词:胃肿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文献传递 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升结肠,浸润性生长,侵犯肠壁全层。肿瘤组织弥漫成片状或巢状生长,局部区域呈腺泡状及流水样排列。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局部呈梭形,胞质嗜酸性或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疏,有小核仁。核分裂象6个/10HPF。免疫组化:Vimentin(+),SOX10(+),S-100(+),Syn灶性(+),CD56(+),Fli1(+),Ki-67增殖指数2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重排。结论胃肠道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非常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应与其它胃肠道原始上皮及梭形细胞肿瘤相区别。联合应用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和分子学分析,有助于识别该肿瘤并与其他类似病变鉴别。 何同梅 张和军 陈雪燕 陈丽芳 李鑫静 何时 陈燕坪 许春伟 陈刚关键词: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外阴肌上皮瘤样肿瘤(myoepithelioma-like tumors of the vulvar region,MELTVR)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MELTVR,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观察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肿瘤有完整包膜,切面分叶状,呈灰白、灰黄,部分区灰褐;镜下见致密区及富于黏液变间质的稀疏区,细胞排列成束状、条索状、片状或微囊、网状,局部呈假菊形团样;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核略空泡,有明显核仁,核分裂象最多3个/10 HPF。大部分瘤细胞呈波形蛋白、Calponin、上皮细胞膜抗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Ki-67阳性指数35%,INI1缺失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63、SOX10、ERG、CD34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NR4A3基因分类信号阴性。结论MELTVR是一类伴INI1缺失的肿瘤,具有较宽的形态学谱,临床预后良好,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误诊或过诊断。 李鑫静 卢丽花 邱晓明 陈苗生 黄海建关键词:肌上皮瘤 细胞排列 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系统性ALCL的免疫组织化学和10例系统性ALCL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EBV-encoded small RNA)的结果。结果:48例系统性ALCL的肿瘤细胞均表达CD30,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在41.7%(20/48)的病例阳性,其他指标阳性率为CD2为65.0%(26/40),CD3为36.2%(17/47),CD4为72.7%(16/22),CD5为42.9%(15/35),CD7为16.7%(5/30),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为65.6%(21/32),T细胞胞质内抗原(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为79.2%(19/24),颗粒酶B(granzyme B-producing Breg,Gr B)为70.0%(14/20)。所有病例的B细胞标志(CD20,PAX5,CD79α)均阴性。10例系统性ALCL有2例出现部分肿瘤性大细胞E B E R阳性。结论:CD 3 0和A L K是诊断A LCL关键及较为特异的免疫指标;有时出现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并不能排除ALCL的诊断。 李鑫静 陈宝珍 陈燕坪 许春伟 陈刚 郑雄伟关键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老"抗体在诊断病理中的新用法 2017年 2016年12月24至25日,2016年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暨陈国璋和卓华教授专题"免疫组化诊断线索和陷阱"培训班在福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由国际知名临床病理学家香港伊利沙白医院陈国璋教授(Prof.John Chan)和卓华教授(Prof.Cheuk Wah),以"免疫组化诊断线索和陷阱"为专题讲座,全面、系统地介绍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的思路与方法、质控、抗体的合理选择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大家更灵活地掌握"老"抗体的使用,我们专门将陈国璋教授讲课内容中《"老"抗体在诊断病理中的新用法》部分进行翻译和加工整理,并引用课件中相关的图表,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陈燕坪 李鑫静 陈刚 陈国璋关键词:诊断病理 抗体 肿瘤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病理学家 整合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近几十年,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2]。肿瘤特异性的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或分子遗传学改变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靶标[3]。整合素是一组广泛介导细胞内外信号传递的细胞间质蛋白,在多种生理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整合素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4-5]。因此,整合素与胃癌等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李鑫静 林贤东 郑雄伟关键词:胃肿瘤 病理过程 整合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