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3年6月568例行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以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以选取的17项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精神紧张、术中Billroth II式吻合、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D3)、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是PG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和总蛋白水平是PGS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工作,对防治PGS的发生意义重大。
- 王飞王青萍戚利娟杜太平吕洪昌
- 关键词:胃肿瘤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
-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近期疗效和手术前后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TNF-α、IL-6、CD8+、CD4+和CD3+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NF-α和IL-6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CD4+和CD3+水平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小。
- 陈飞贺露露王闪杜太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在结肠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在结肠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观察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分析结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的差异,比较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未甲基化患者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肠癌低/中分化、肿瘤最大径≥6 cm、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Ⅲ/Ⅳ期和非根治性手术患者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肿瘤最大径<6 cm、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Ⅰ/Ⅱ期和根治性手术患者(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患者3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未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Runx3基因CpG岛处于高甲基化状态,在结肠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颜景旺杜太平
- 关键词:结肠癌RUNX3CPG岛甲基化
- 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患者47例给予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59,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4.3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4.349、3.235、5.9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3/47)、21.74%(10/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智永尚卿杜太平
-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手术
-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96例
- 2003年
-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质硬,排便不尽或排便困难,多发生于老年人.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96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应用西沙必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毅杜太平
- 关键词:老年顽固性便秘西沙必利
- 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
- 2023年
- 目的研究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TPC-1常规培养无处理组)、转染组(SNHG12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转染不相关序列组)。RT-PCR检测lncRNA SNHG12、miR-206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AKT3,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lncRNA SNHG12靶向miR-206,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向miR-206靶向AKT3。结果lncRNA SNHG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11.240,P<0.05),miR-20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6.795,P<0.05)。lncRNA SNHG12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TPC-1中的表达量高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5.753,P<0.05)。miR-206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TPC-1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11.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AKT3蛋白表达降低(t=5.306,P<0.05;t=19.850,P<0.001;t=12.440,P<0.001),而miR-206表达升高(t=2.504,P<0.05),转染组在24、48、72 h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F=42.000、69.740、52.510,P<0.01)。结论低表达的lncRNA SNHG12通过靶向上调miR-206表达、抑制AKT3蛋白,从而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颜景旺杜太平郭伟华王海鹏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3例被引量:8
- 2003年
- 1990~2001年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63例,现就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李建华杜太平王慧敏
- 关键词:儿童
- 新生儿呕吐852例分析
- 200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5月~2002年5月收入院的852例新生儿呕吐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52例,外科疾病528例,占62%,内科疾病324例,占38%。结论:根据呕吐出现的时间、急缓、呕吐物性质及相关检查,可以早期做出诊断。
- 杜太平李建东李建华刘建斌耿磊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病因
- 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6年8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未找到穿孔部位单行腹腔引流外,其余病人均行胆总管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对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远端闭锁、胆总管囊肿3个月后Ⅱ期手术。痊愈8例,1例因全身情况恶化、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早期行胆道和腹腔引流手术,控制感染,改善全身情况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杜太平吕书珍吕淑宏
- 关键词:婴儿胆总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手术治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提高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 李智永杜太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