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素芹

作品数:2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淮安市新安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教学
  • 10篇教学片
  • 9篇数学
  • 9篇片断
  • 9篇教学片断
  • 6篇课堂
  • 4篇思维
  • 3篇数学课
  • 3篇数学课堂
  • 3篇教学实录
  • 2篇知识
  • 2篇数学活动
  • 2篇数学知识
  • 2篇年级
  • 2篇小数
  • 2篇教学资源
  • 2篇教育
  • 2篇教学过程
  • 2篇教学内容
  • 2篇猜想

机构

  • 21篇淮安市新安小...

作者

  • 21篇杜素芹
  • 8篇张大冬

传媒

  • 4篇小学教学研究
  • 3篇小学教学参考...
  • 3篇广西教育
  • 3篇小学数学教育
  • 2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中小学数学(...
  • 1篇小学数学教师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现代教学
  • 1篇江苏教育(小...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08年
教学过程 一、自主举例,发现问题 师:自己列举两三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能吗?(学生活动)师:咱们交流一下,你是把哪些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
张大冬杜素芹
关键词:有限小数教学实践教学过程
如何开展有效追问被引量:1
2007年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下面,笔者结合名师张齐华的几个教学片断来探讨追问的作用和技巧。
杜素芹
关键词:追问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片断提问
有效交流,让思维走向深入——“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2008年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话与交流。有效的数学交流,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众多信息相互碰撞交织,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领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呢?下面,我结合“最大公因数”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做法。
杜素芹
关键词:教学片断思维走向数学学习交往互动数学交流
猜想—推翻—推导,探究层层深入——“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断与反思
2010年
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如何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基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来推导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课堂上作了一番教学尝试。
张大冬杜素芹
关键词:教学片断猜想等底等高教学尝试
展现活力数学 建构意义数学 彰显价值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实录及评析
2007年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缎上册)第100页。 目标预设: 1.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会计算的基本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杜素芹张大冬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器教学实录彰显教学内容
构建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数学课堂
2014年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正是基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又不断改组与完善数学活动经验,在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中实现经验的积累、创造与转化。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对既有的经验进行筛选、整理、优化和提升,以实现学生经验的不断生长,值得每一位教师持续关注并积极探讨实践。
杜素芹
关键词:数学课堂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数学素养
动态演绎 品味激情——“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片断与反思
2009年
本学期,在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过去执教过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地、深刻地建构假分数的意义,我把原教学设计中"静态地出示一根数轴"改为"动态地出示一根数轴"。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
杜素芹
关键词:教学片断真分数
探索规律 发展数感
2010年
一年级数学期末检测中.有这样一组比较算式大小的题目: 30-7○30-9 9+8○19+6 62-8○59-8 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试卷上都是在每道算式下面用尺画上横线,写出得数,再比出大小。我不禁惊叹于这个班教师的“训练有素”.算出得数再比大小的确能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杜素芹
关键词:数感一年级数学正确率试卷
经历探究过程 深度建构概念——“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思考
2020年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正确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使学生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
杜素芹
关键词:义务教育问题情境负数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遵循思维规律 激活学生的思维
2014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生长的场所。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思维。1.找准思维起点。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教”应当基于学生的“学”,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和“能够到哪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杜素芹张大冬
关键词:思维过程内驱力儿童思维不完全归纳法枚举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