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佑发
- 作品数:151 被引量:5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层间隔震底层框架砖房阻尼的实用计算方法被引量:7
- 2003年
- 本文提出了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 ;分析了层间隔震底层框架砖房的动力特性 ;
- 杨佑发
- 关键词:底层框架砖房层间隔震
- 底部框剪-组合墙多层房屋抗震变形分析被引量:9
- 2000年
- 研究了底部框剪多层砖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状态。研究了框剪层与相邻砌体结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比对层间变形的影响。
- 杨佑发许绍乾邹银生
- 关键词:抗震性能力学模型
- 纤维缠绕圆柱壳前屈曲变形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应用复合材料理论 ,采用扁壳模型 ,在弯曲变形与薄膜变形耦合的本构方程情况下 ,同时考虑了简支和固支边界条件 ,对纤维缠绕圆柱壳的前屈曲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壳体在端部受均匀轴压、侧压或流体压力情况下的前屈曲变形理论 。
- 杨佑发许绍乾
- 关键词:纤维缠绕圆柱壳薄壳结构
- 一种两阶段框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目的: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技术与理论基础。针对在工程中往往只能测试到框架结构的前几阶低阶模态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法和直接解析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两阶段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第一阶段使用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进行损伤定位,第二阶段使用直接解析法对损伤单元进行损伤定量。最后通过采用该两阶段方法对框架结构模型进行损伤诊断的数值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论:(1)两阶段结构损伤诊断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直接解析法中损伤未知量的求解数目,而且大大降低了损伤识别所需的模态阶数;(2)两阶段方法仅需框架结构的低阶模态就能较好地进行损伤诊断;(3)两阶段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在理论上更加接近于工程实用;(4)该研究结论可用于检测框架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 杨佑发谭曦程亚鹏
- 辅助索制振效果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3
- 2000年
- 建立了分析在斜拉桥中采用辅助索制振效果的有限元程序 ,以某大跨度斜拉桥模型为例 ,对辅助索的水平及弧形两种布置方案 ,考察了辅助索的阻尼、张力等因素对面外、面内制振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 ,面外振动不易得到控制 ;对面内振动 ,增加辅助索的阻尼可提高制振效果 ,而辅助索的内力对制振效果影响不大 ;采用辅助索后 ,主索的张力变化不大。对比表明 ,弧形布置方案优于水平布置方案。本文的结论与现有的观测及实验结果相一致。利用所建立的程序 。
- 魏建东杨佑发
- 关键词:斜拉桥斜拉索振动控制有限元法
- 一种用于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的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的灌浆料,通过选择多种添加剂的掺入及科学合理的骨料筛选,大幅的提高了灌浆料的抗拉强度和膨胀性,显著提高了预制构件套筒连接的抗拔能力和抗往复作用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对水泥原料的选择搭配以...
- 杨佑发王旭孙阳磊李帅
- 文献传递
- 一种位移计升降支撑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位移计并能调节其安装高度的位移计升降支撑架。一种位移计升降支撑架,包括上端设有位移计安装机构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空心管,其内表面具有内螺纹;所述升降杆内表面螺纹连接有粗调螺杆,所述粗调螺杆下...
- 杨佑发王飞宇
- 考虑SSI效应的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 2023年
- 掉层框架结构存在严重的侧向刚度不规则和楼层承载力突变以及上接地层变形集中的问题,为改善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层屈服破坏模式,该文对其附加底部铰接的摇摆墙,以期控制结构的屈服机制,以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效应对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基条件以及不同摇摆墙刚度比的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不同,SSI效应对结构的上接地侧接地层及其上层的影响最大,加重了山地掉层框架结构因竖向刚度不均所导致的上接地层的层屈服机制。设置摇摆墙结构在考虑SSI效应时仍发挥优良的控制上接地侧变形均匀化的效果,SSI效应随摇摆墙布置位置和摇摆墙刚度比的变化而变化。SSI效应会改变掉层框架结构的滞回耗能模式,布置摇摆墙后,考虑SSI效应的山地掉层框架-摇摆墙结构薄弱层的滞回耗能减小,各层滞回耗能更加均匀,体现了摇摆墙控制整体变形的能力。
- 杨佑发金鸿慎刘议蓬
- 关键词:SSI效应
- 底框砌体结构转换层隔震系统工作机理研究
- 2008年
- 层间隔震是在基础隔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减震技术。底框砌体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但是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通过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依靠隔震层较大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大大削弱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由于上部砌体的刚度比隔震垫与底层框架的刚度大得多,因此可以将隔震房屋模拟成具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分析了此类房屋的动力特性,与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相比,非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是非常小的,隔震振型控制了系统的反应,得到了用来求解此类房屋动力计算的实用方法,探讨了组合阻尼比、刚度比及质量比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实用设计方法、推广层间隔震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 杨佑发李元初郜建人
- 关键词:层间隔震动力计算
-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实用计算方法被引量:20
- 2000年
- 根据上部结构和隔震单元特性对隔震结构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可用于隔震结构反应分析的简 易方法,避免从数学上求解耦联的非线性方程。将隔震层的恢复力模型等效线性化,以结构动力响 应的Duhamel积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 杨佑发周福霖
- 关键词: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