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威

作品数:28 被引量:47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冰川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10篇东南
  • 9篇藏东南
  • 6篇冰川变化
  • 5篇气候
  • 3篇遥感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流域
  • 3篇季风
  • 2篇东南部
  • 2篇灾害
  • 2篇水体
  • 2篇青藏高原东南...
  • 2篇温度
  • 2篇无人机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流域冰川
  • 2篇湖泊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兰州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28篇杨威
  • 14篇姚檀栋
  • 11篇徐柏青
  • 8篇邬光剑
  • 7篇田立德
  • 6篇余武生
  • 5篇杨威
  • 4篇李生海
  • 4篇王永杰
  • 4篇赵华标
  • 4篇张国庆
  • 3篇杨晓新
  • 3篇王伟财
  • 3篇朱立平
  • 3篇马凌龙
  • 3篇类延斌
  • 3篇高杨
  • 2篇高晶
  • 2篇叶庆华
  • 2篇曲冬梅

传媒

  • 9篇冰川冻土
  • 6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科学观察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被引量:23
2008年
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位置降水量大、气温高,因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针对藏东南海洋性冰川,通过冰川表面物质平衡监测、GPS冰川末端位置测定、冰川雷达测厚以及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对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区冰川经历了严重的物质损耗与退缩.南坡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由于表面强烈消融而形成长约6km的表碛覆盖区,冰川末端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北坡的四条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显示,2006年5~2007年5月冰川表面出现较大亏损,冰川退缩速度为15~19m.此外,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小冰川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气温升高造成的本区冰川强烈物质损耗及占本区冰川数量众多的小冰川的"消失"将可能会对本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杨威姚檀栋徐柏青邬光剑马凌龙辛晓冬
关键词: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中部扎当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最新观测表明,青藏高原扎当冰川2005/2006年度物质平衡量为-306.42×104m3,相当于-1547.57 mm水当量,冰面出现显著的减薄.扎当冰川出现如此大的负平衡在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实属罕见,这可能与影响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的区域气候状况和局地气候因素的差异有关系.物质平衡出现较大的负值和零平衡线位置升高的状况,强烈反映了扎当冰川对气候变暖过程的响应.
周广鹏姚檀栋康世昌蒲健辰田立德杨威
关键词: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变化研究
2024年
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近期的冰面高程变化幅度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68—2021年廓琼岗日小型冰斗冰川的面积从(1.444±0.013)km^(2)缩减至(0.712±0.001)km^(2),萎缩幅度达到50.7%,冰川末端退缩平均速率约为(6.23±0.71)m·a^(-1)。基于2020—2021年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数据发现,廓琼岗日1号冰川冰面平均高程差达到(-2.41±0.69)m,冰川末端高程变化大于3 m,中部的冰面高程下降幅度在1.5~3 m之间。研究还发现冰川表面河道对冰面高程空间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该冰川表面共发育有13条表面河道,2020—2021年河道向西北方向偏移约2 m。冰面河道的向下侵蚀与侧向消融导致末端冰面高程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
张天诏杨威赵传熙王忠彦何震王永杰邬光剑李久乐安宝晟
关键词:遥感无人机
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分布和物质平衡特征及其对湖泊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正在强烈退缩并对湖泊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冰川分布和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研究,指出近期流域内冰川物质平衡呈强烈亏损状态.结合纳木错湖和然乌湖地区冰川湖泊变化研究,发现冰川物质平衡强烈亏损特征对湖泊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冰川融水对于近期湖泊面积扩大和湖泊水位上升的补给作用.
姚檀栋李治国杨威郭学军朱立平康世昌吴艳红余武生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冰川分布湖泊变化
近期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10年
青藏高原海洋型冰川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对其近期变化的研究却相对薄弱.通过对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内6条海洋型冰川的物质平衡和末端变化观测研究,揭示出2005/2006~2007/2008物质平衡年内,6条监测冰川的物质平衡均为负值,冰川末端持续后退的事实.从面积等级来看,面积较小的冰川相对于面积较大的冰川显现出更大的相对物质损失.结合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地区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及藏东南冰川近期面积萎缩的事实,如果现在气候变化趋势继续,预测该区海洋型冰川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物质损失和末端后退状态.
杨威姚檀栋徐柏青马凌龙汪志辉万敏
关键词:藏东南海洋型冰川冰川变化
1980-2005年藏东南然乌湖流域冰川湖泊变化研究被引量:32
2009年
基于1980年地形图和1988年、2001年Landsat数据以及2005年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对藏东南然乌湖流域1980—2005年25 a来冰川和湖泊的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冰川面积从496.64 km2减少到466.94 km2,冰川萎缩了29.7 km2,萎缩速率为1.19 km2.a-1,萎缩量占冰川总面积的5.98%,冰川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从22.42%减小到21.08%.区域冰碛湖泊面积则从1980年29.79 km2增大到2005年33.27 km2,湖泊面积扩大了3.48 km2,增加的速率为0.14km2.a-1,扩大面积占湖泊总面积的11.68%,湖泊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从1.34%增加到1.5%.其中,冰川面积在1980—1988年萎缩速率为1.73 km2.a-1,1988—2001年为0.82 km2.a-1和2001—2005年为1.3 km2.a-1.而湖泊面积在1980—1988年扩涨速率为0.11 km2.a-1,1988—2001年为0.12 km2.a-1,2001—2005年为0.27 km2.a-1,湖泊逐年加速扩涨.从流域内的气象数据来看,温度升高,是该区域冰川萎缩的根本原因,湖泊加速扩涨主要受到冰川萎缩,冰川融水量加大的影响.
辛晓冬姚檀栋叶庆华郭柳平杨威
关键词:藏东南遥感冰川变化湖泊变化
亚洲水塔失衡与冰雪变化
2024年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全球最重要和最脆弱的水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冰雪为核心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亚洲水塔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快速减少,湖泊、河流等液态水体显著增加,因此呈现亚洲水塔的固液失衡特征。与此同时,亚洲水塔北部内流区的冰雪融水储存到内陆盆地,导致水资源增加,南部外流区的冰雪融水汇集在外流大江大河下游或进入印度洋,导致水资源减少,因此呈现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失衡。冰川整体加速融化,具有显著的东南-西北空间差异特征,表现为东南部和天山地区冰川物质亏损严重,青藏高原西北部亏损相对较小,帕米尔-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前进;冰川变化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增加。积雪覆盖度和年积雪日数总体减少,积雪融化时间有提前趋势,年融雪量和最大雪水当量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来要高度关注极高海拔地区的冰雪变化过程,加强观测的系统性和技术、手段、方法创新,提高冰雪变化过程模型模拟的时空分辨率,加强不同情景下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研究并提出不同冰雪变化情境下的水安全应对策略。
姚檀栋王伟财杨威张国庆施建成邬光剑高晶车涛刘时银Walter Immerzeel赵华标李生海朱美林徐柏青王宁练
关键词:冰川变化积雪变化
高亚洲地区冰崩灾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8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冰崩灾害极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新常态。特别是在高亚洲地区,冰崩灾害事件严重威胁"亚洲水塔"的命运和"第三极"的生态安全。因此,研究冰崩灾害事件对于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与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历史上有记录的几次冰崩灾害事件,系统介绍冰崩的发生过程;再从冰崩体的物质组成、冰崩体的运动特征、冰崩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冰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冰崩的研究内容;重点阐述了冰崩的研究方法;最后讨论了当前冰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冰崩研究方法等角度展望了未来冰崩灾害事件的研究方向。
胡文涛姚檀栋余武生杨威高杨
关键词:遥感影像灾害评估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被引量:61
2019年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邬光剑姚檀栋王伟财王伟财王伟财赵华标杨威杨威张国庆张国庆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灾害风险
念青唐古拉山扎当冰川冰储量估算及冰下地形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冰川体积估算对水资源以及冰川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实测的冰川厚度数据十分稀少,限制了冰川体积的估算.2011年5月对念青唐古拉山北坡扎当冰川进行了雷达测厚工作,获取了该冰川的厚度分布状况.基于该冰川的厚度数据,测量点的GPS数据,1970年的地形图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简单Kriging插值方法对冰川非测厚区域的厚度进行了插值计算,绘制出了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并估算了冰川的冰储量.结果表明:冰川最大厚度出现于海拔约5 748 m靠近主流线的位置,最大冰厚度为108 m,冰川平均厚度为38.1 m,2010年冰川面积为1.73 km2,扎当冰川的冰储量为0.066 km3.将扎当冰川表面DEM与冰川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出了该冰川的冰床地形图.结果显示,在冰川厚度大的区域,冰床地形呈现近V字形分布,这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明显对比;同时,在冰表地形较陡区域,冰川厚度不大,冰床地形呈现U形分布.
朱美林姚檀栋杨威田立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