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尼
- 作品数:8 被引量:147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儿童虐待与忽视研究的相关问题被引量:20
- 2003年
-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儿童虐待与忽视 (CNA)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年来许多国家致力于儿童虐待与忽视问题的探讨和干预 ,该文概述了CAN问题的产生背景和“国际防止CAN协会”的作用 ,介绍了CAN的基本概念和危害 ,旨在强调开展CAN研究及提高公众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杨子尼丁宗一
- 关键词:儿童虐待
- 儿童虐待与忽视问题的国际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03年
- 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现象 ,包括有各种各样的虐待与忽视形式。它可以发生在家庭内外孩子成长的任何地方。而且 ,因为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关于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界定标准有很大的差异。该文介绍了各国关于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概念、判断标准、相关理论、危险因素及常用量表。
- 杨子尼丁宗一
- 关键词:儿童虐待量表信度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为探索有效、经济、简便、易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新途径。方法:将小儿秋季腹泻惠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64例采用煎“五苓散”灌肠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全部住院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和B组相比较,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48.4%和67.2%及75.8%和92.1%,均有统计学差异,(x^2=4.57,P<0.05,x^2=6.32,P<0.01)。对于小儿腹泻并发Ⅰ度和Ⅱ度脱水患儿,A组和B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结论: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秋秀腹泻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建议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偿试用巾西医结合疗法,尤其是巾药灌肠法值得推广。
- 杨子尼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五苓散中药灌肠
- 宁夏农村3岁以下儿童喂养方式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了解宁夏农村贫困地区 3岁以下回、汉族儿童喂养方式及辅食添加现状并比较民族间之差异 ,同时分析其与腹泻和贫血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在 6个抽样县逐级随机抽样 ,调查 3岁以下的儿童及母亲。样本量 1114例。结果 母乳喂养率回族儿童为 97 1% ,汉族为 98 4 % (P >0 0 5 ) ;纯母乳喂养率回、汉民族分别为 4 3 6 %和 4 5 6 % (P >0 0 5 ) ;开奶时间中位数回、汉族分别为 36 0和 2 4 0小时 ,回族明显晚于汉族 (P <0 0 5 ) ;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回、汉族分别为 15 6和 15 8个月。合理辅食添加率回族为 4 7 4 % ,汉族为 6 3 7% (P<0 0 0 1) ;每周肉类添加率回族为 1 4 % ,汉族为 6 8% (P <0 0 1) ;每周鸡蛋添加率回族为 2 7 3% ,汉族为 4 8 8% (P>0 0 0 1) ;每周未添加任何动物性蛋白质辅食的回族儿童为 13 9% ,汉族为 8 5 % (P <0 0 0 5 )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时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 5 6 7%和 88 6 % ,经 χ2 检验 ,有统计学差异 ;每周添加动物蛋白与未添加动物蛋白时贫血的发病率分别为 3 5 %和 12 5 % (P <0 0 5 )。结论 宁夏农村母乳喂养率高 ,但纯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 ;在喂养方式上回、汉民族间无明显差别 ,只是回族开奶时间明显推迟 ;但回族儿童辅食添?
- 杨子尼潘建平颜虹
- 关键词: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动物蛋白儿童农村
- 中国城市3~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状况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3~17岁儿童青少年的忽视状况。方法依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于2008年12月从全国14个省级单位的30个市中抽取8001名3~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分别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国城市6—17岁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社会)的忽视率、忽视度等。结果中国城市3~6岁(其中6岁儿童为未入学者)、6~8岁(其中6岁儿童为已入学者)、9~11岁、12~14岁和15~17岁组儿童青少年忽视度分别为42.2±6.9、42.8±8.4、42.1±9.1、46.4±9.2和49.7±8.4(P〈0.05),忽视率分别为28.0%(326/1163)、28.8%(431/1496)、27.2%(543/1962)、22.4%(373/1664)和32.8%(563/1716)(P〈0.05)。各年龄组各忽视层面忽视程度不同,12~14岁组及15~17岁组受到的忽视度、忽视率较高[依次为46.4±9.2、49.1±8.4、22.4%(373/1664)、32.8%(563/1716)]。6个忽视层面均以15~17岁组受到的忽视度最高(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社会层面分别为52.8±8.0、47.3±11.6、49.5±10.8、42.4±10.3、52.2±16.0、56.0±10.1)。西部地区儿童青少年忽视率和忽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忽视度依次为45.4±9.1、45.0±9.3、44.0±8.8(P〈0.05);忽视率分别为30.7%(1340/4361)、25.0%(756/3024)、21.2%(131/616)(P〈0.05)]。独生子女忽视度、忽视率低于非独生子女[忽视度分别为44.2±9.0、47.4±9.1,P〈0.01;忽视率分别为26.1%(1572/6017)、33.0%(655/1984),P〈0.01]。城市6岁入学儿童忽视度(43.14-7.3)高于未入学儿童(40.74-7.8)(P〈0.0
- 潘建平王飞张华张松杰杨子尼王维清曹春红罗莎莎李敏杨小梅申鸿牛倩
- 关键词:城市儿童忽视儿童伤害
-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6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
- 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王桂香王惠珊席卫平潘玉泉马葆靖石淑华弋花妮傅平古桂雄静进俞红李琼昭李威喻贵清马西武雅俐黎海芪
- 关键词:儿童忽视LOGISTIC回归分析城区儿童单亲家庭家庭类型X^2检验
- 《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常模》的开发
- 目的:该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常模》,旨在为中国开展儿童忽视的调查、研究工作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一个测量工具和评价标准.同时,为父母及与儿童有关的保、教、医、护人员在养育、照管孩子...
- 杨子尼
- 关键词:儿童忽视常模信度
- 文献传递
-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其中除安全忽视外,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
- 李敏潘建平张松杰张华杨子尼王维清曹春红王飞杨小梅牛倩申鸿代表课题协作组
- 关键词:儿童忽视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