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正菊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2篇杨树
  • 2篇施肥
  • 2篇土壤表层
  • 2篇丘陵
  • 2篇物量
  • 2篇细根
  • 2篇香樟
  • 2篇川中丘陵
  • 1篇低效林
  • 1篇低效林改造
  • 1篇杨树人工林
  • 1篇有机碳
  • 1篇造林
  • 1篇生物量
  • 1篇施肥方法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氮
  • 1篇土壤酶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德阳市林业局

作者

  • 5篇杨正菊
  • 4篇李贤伟
  • 3篇刘运科
  • 3篇魏鹏
  • 3篇范川
  • 3篇张腾飞
  • 3篇苏宇
  • 2篇周义贵
  • 1篇文冬菊
  • 1篇陈栎霖
  • 1篇余晓章
  • 1篇杨育林
  • 1篇张军
  • 1篇王谢
  • 1篇王之南
  • 1篇郑涛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块状混交改造初期整地等人为干扰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块状混交改造技术的探索,研究了改造初期不同面积整改等人为干扰对土壤中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地等人为干扰降低土壤SOC,改变土壤TN在土层中的分配格局,...
王谢魏鹏苏宇王之南刘浩杨正菊文冬菊李贤伟范川周义贵杨育林陈栎霖张腾飞张军潘业田
关键词:低效林改造混交造林土壤有机碳
华西雨屏区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被引量:14
2013年
2010年11月_2011年12月,研究了华西雨屏区31年生香樟人_T-林土壤表层(O。30cm)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香樟人工林土壤0~30cm层细根总生物量(活根+死根)和碳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29kg·hm之和660.68kgC·hm-1,其中活细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91.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香樟1~5级活细根和死细根的生物量及碳储量均显著减少;随着根序等级的升高,香樟活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显著增加.香樟细根总生物量及碳储量均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1级根和2级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3~5级根则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导致细根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魏鹏李贤伟范川张腾飞刘运科苏宇杨正菊
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cm)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动态,为深入研究人工林细根的养分、水分吸收规律及碳在地下的分配特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31年生香樟人工林,随机设置20m×20m样地3块,于2011年的1,4,7和10月份,在各样地按'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用根钻法,分0~10和10~20cm土层采集根系样品,用WinRHIZO 2005根系分析系统对细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测定细根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结果】1)1~5级细根随着根序的增加,平均直径、生物量和细根C含量逐渐增大,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和细根N含量逐渐降低。2)细根平均生物量为793.29kg/hm2,其中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土壤表层细根总生物量的64.66%;与10~20cm土层相比,0~10cm土层细根具有较高的SRL和RLD以及较小的直径;0~10cm土层细根C、N含量均高于10~20cm土层。3)细根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较高,在夏季和冬季较低;SRL和RLD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而直径夏季最细,冬季最粗;细根C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含量夏季最高,春季和冬季均较低。【结论】根序对细根形态、生物量和C、N含量的变化具有极显著影响,而季节对细根形态、生物量和C、N含量变化的影响要远小于根序。
张腾飞李贤伟范川魏鹏刘运科苏宇杨正菊
关键词:香樟生物量
Ⅰ-107杨树1级细根形态及碳氮分配格局对施肥的响应
细根是树木根系中生命活动最旺盛、周转最快的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因子。细根的能量、物质分配在不同根序、直径间具有差异时,其生产周转和生理生态功能也不尽相同。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养分资源,细根具有高度...
杨正菊
关键词:杨树细根形态施肥方法
文献传递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丘间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都高于丘上坡地,除酶活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的含量(P<0.05);施肥与立地条件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5)。从土壤养分供给角度看,在川中丘陵区,平地土壤较坡地更适合种植杨树,在两种立地上施肥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且在平地更为显著。坡地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均高于平地对照,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位质量引起的土壤肥力的不足。
余晓章杨正菊李贤伟党燕超周义贵赵敏刘运科郑涛
关键词:施肥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