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沔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6篇胃癌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5篇肠癌
  • 4篇诊治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胃肿瘤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术
  • 3篇胃癌根治
  • 3篇老年
  • 3篇基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癌患者
  • 2篇胰腺

机构

  • 24篇宁波市医疗中...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作者

  • 24篇杨沔
  • 12篇沈迎春
  • 9篇严志龙
  • 6篇贺海斌
  • 6篇钱海龙
  • 5篇裘丰
  • 3篇彭涛
  • 3篇俞仲辉
  • 3篇费正磊
  • 2篇陈本栋
  • 2篇梅绍前
  • 2篇严志瑜
  • 2篇陈伯文
  • 1篇陆才德
  • 1篇陈佰文
  • 1篇龙景培
  • 1篇何向蕾
  • 1篇周波
  • 1篇王达
  • 1篇江州华

传媒

  • 1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第13届全国...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D生物打印构建结直肠癌个体化药物预测模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3D生物打印(3DP)构建结直肠癌(CRC)患者个体化药物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及指导临床精准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3年7—1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手术切除CR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20例,及时提取原始肿瘤细胞经3DP构建预测模型。然后对肿瘤组织及预测模型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定;施加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利替康处理预测模型,根据细胞活力分析化疗药物敏感性特征,同时初步对比临床患者实际化疗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3DP模型19例,因提取细胞量不足培养失败1例;肿瘤术后病理均为腺癌。CRC 3DP模型中CRC细胞团染色特征与亲本组织HE染色潜在相关,从病理学层面判断两者具有相似同源性,两者在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上高度一致。3DP肿瘤模型药物敏感性具有显著异质性。结论 3DP构建的CRC个体化药物预测模型在CRC的精准化疗预测及临床前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周波俞甲子孙佳泽郑宇鹏杨沔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
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附141例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总结并评价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5月141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各种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1141例中曾有1~4次胆道手术史者共45例,合并局部肝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重症胆管炎或肝脓肿等共126例;本次共行肝叶(段)切除96例,单纯内引流术31例,单纯胆道探查T管引流14例,术中常规B超及胆道镜检查。结石残留病例予术后胆道镜取石共72次。2总治疗优良率87.2%(123/141),并发症发生率23.4%(33/141),死亡率1.4%(2/141),结石残留率22.7%(32/142)。3肝切除组优良率91.7%(88/96),最终残石率7.3%(7/96),明显优于其他术式组。432例结石残留病例经术后胆道镜取石,8例取净,使最终残石率降为16.9%。结论充分利用先进诊疗技术,合理的术式选择,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及残石率。
龙景培陆才德杨沔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胆管狭窄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9例SPT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多于男性。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
严志瑜杨沔沈迎春梅绍前陈伯文严志龙
癌结节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期中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系统评价
2022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癌结节与结直肠癌预后及转移模式的关系,以期为结直肠癌分期制定提供重要的新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 databases、Web of Science、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期间有关癌结节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作用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了文献中有关肿瘤分期、组织学特征、及随访结局的数据,并分析癌结节、淋巴结转移(LNMs)和壁外血管侵犯(EMVI)与转移模式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计18篇文献13383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3%的患者术后标本提示有癌结节。分析结果显示,癌结节与LNMs(Z=4.79,P<0.01)、EMVI相关(Z=6.19,P<0.01),且与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P<0.05)。配对比较后显示,癌结节对预后的影响强于LNMs和EMVI的影响。癌结节对于不同转移部位的风险比(RR)与LNMs相似;当同时伴有癌结节及LNM时,肝、肺转移的风险明显提高(分别为RR=3.74,95%CI:2.96~4.71;RR=4.38,95%CI:3.29~5.8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同时有癌结节存在时,其预后明显较无癌结节的患者预后更差,其中包括N1a、1b的患者。简单地将没有LNMs的癌结节患者定义为N1c,可能导致对患者预后的错误判断。
俞甲子费正磊周波杨沔周波杨沔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癌结节META分析
盆腔肿瘤放疗后合并慢性肠梗阻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治疗体会
2020年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肿瘤放疗后远期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盆腔肿瘤放疗后并发肠梗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肠梗阻均为肿瘤切除后盆腔接受放疗所致,从放疗结束到肠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为(3.8±11.3)个月,本次住院前保守治疗(3.6±2.8)次,保守时间(7.6±2.3)d,体质量下降(10.5±8.04)kg。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小肠盲肠侧侧管型吻合,手术时间(236.5±105.6)min。术后肠梗阻均得到治愈,1例并发膀胱尿瘘,2例病理提示肿瘤复发,6例术后早期有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吻合口瘘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一期盆腔内病变肠段切除、少许末段回肠及盲肠旷置、小肠升结肠侧侧管型吻合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方式,可作为盆腔脏器肿瘤放疗后并发肠梗阻的首选方案。
俞甲子彭涛王跃辉裘丰杨沔
关键词:肿瘤放射性治疗肠梗阻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近期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I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6例,共营养支持7 d。于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抽血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质量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N组均>0.05),而两组患者血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术后各营养学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质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患者术前在免疫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第8天IEN组与PN组术后CD3+、CD4+较术前显著上升(均<0.05),而CD8+略有下降;IEN组CD3+、CD4+均显著高于PN组(均<0.05),而CD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满足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需求,IEN支持较PN具有更好的治疗效应,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贺海斌沈迎春杨沔裘丰俞仲辉
关键词:胃肿瘤肠内营养免疫
吲哚丙酸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水平减轻硫代乙酰胺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2024年
目的 探讨吲哚丙酸(IPA)减轻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急性肝损伤(ALI)的潜在机制,并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TAA组(TAA 100 mg/kg腹腔注射)、IPA组(TAA建模后IPA 20 mg/kg灌胃),每组10只。24 h后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ELISA法检测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的水平,病理学鉴定肝损伤情况,免疫组织荧光检测肝内Treg水平。体外实验获取小鼠脾脏并分选幼稚T细胞(Na?veT)诱导Treg,培养过程加入IPA,ELISA检测处理后的TGF-β、IL-10及相对RNA表达水平。结果IPA能显著降低TAA诱导的ALI水平,IPA组ALT、AST及病理评分(Suzuki)明显低于TAA组,免疫荧光显示IPA组肝内表现更高的Treg水平(均P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IPA组小鼠肝脏促炎因子IFN-γ、TNF-α、IL-1β、IL-6显著下降,抑炎因子TGF-β、IL-10水平明显上调(均P <0.05)。体外实验显示IPA能促进Treg分化并表达更高的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水平,同时促进抑炎因子TGF-β、IL-10分泌及相应RNA表达。结论IPA通过促进Treg的分化及抑炎因子TGF-β、IL-10分泌,调节肝内免疫平衡,抑制肝内炎性反应进而减轻TAA诱导的ALI。
周波阮一朱宏达杨勇杨沔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硫代乙酰胺肝损伤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另63例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等。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及肿瘤近远端边缘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后1、3年生存曲线及癌症复发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手术方法,且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贺海斌沈迎春杨沔俞仲辉裘丰严志龙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入选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mFOLFOX6的HAIC化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第1~21 d联合口服瑞戈非尼160 mg治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28 d后评价近期疗效,比较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远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入组38例和对照组入组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6.32%和9.5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05%和47.62%,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10.06±2.33)和(14.67±3.50)μg·L^(-1),糖类抗原199水平分别为(41.39±10.25)和(62.19±15.38)kU·L^(-1),糖类抗原242水平分别为(8.67±2.12)和(13.04±3.17)kU·L^(-1),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分别为(36.52±9.18)和(45.22±9.01)kU·L^(-1),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分别为(26.44±6.72)和(33.17±8.20)U·L^(-1),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22.98±5.78)和(30.89±7.62)U·L^(-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和2.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1.7和9.4个月。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32%和59.52%,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IC联合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获益较好。
彭涛杨沔金梁斌沈雷斌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标志物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5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4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D2式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41例,全胃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为(190.5±60.5)min,术中失血(124.5±106.5)mL,术后排气时间(2.9±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3例(6.67%)患者出现胃瘫,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22.3±12.6)枚。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沈迎春严志龙贺海斌杨沔钱海龙费正磊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