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雷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肿瘤效应
  • 3篇细胞株
  • 3篇抗肿瘤
  • 3篇抗肿瘤效应
  • 3篇白血病细胞
  • 3篇白血病细胞株
  • 2篇柔红霉素
  • 2篇红霉素
  • 1篇伊马替尼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治疗复发
  • 1篇治疗一例
  • 1篇硼替佐米
  • 1篇全反式
  • 1篇全反式维甲酸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龚玉萍
  • 5篇杨雷
  • 3篇邢宏运
  • 3篇郑波慧
  • 3篇杨曦
  • 3篇周睿卿
  • 1篇杨曦
  • 1篇何光翠
  • 1篇罗书
  • 1篇羊裔明
  • 1篇常红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雷帕霉素单药及联合硼替佐米、柔红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雷帕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强效的免疫抑制和抗细胞增殖活性,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肿瘤细胞存在P1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而雷帕霉素能特异性结合并抑制rnrrOR的活性,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杨曦龚玉萍杨雷周睿卿邢宏运郑波慧
关键词:抗肿瘤效应雷帕霉素白血病细胞株硼替佐米柔红霉素P13K/AKT
丹参酮ⅡA成功治疗一例ATRA和ATO维持治疗复发的APL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治疗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给1例经ATRA和ATO诱导和维持治疗复发的APL患者静脉滴注TanⅡA 80 mg/d,直至缓解,并定期检查患者血象和骨髓象,记录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该例经ATRA与ATO诱导缓解、化疗巩固,并用ATRA、ATO、6-巯基嘌呤(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1年而复发的APL患者,先经ATRA与ATO 20 d再诱导无效并致头痛,改用TanⅡA 80 mg/d静脉滴注54 d达血液学完全缓解,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anⅡA治疗耐ATRA和ATO的APL有效,为耐ATRA和ATO的APL的治疗提示了新的治疗途径。
杨雷龚玉萍羊裔明罗书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1126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该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起病部位及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住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126例,男女比例为1.94:1.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以混合细胞型(64.16%)、结节硬化型(29.48%)为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年龄以50~70岁为多,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3.3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7.35%)、套细胞淋巴瘤(6.40%)、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4.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09%)、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88%)、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3.46%)、血管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3.04%)、滤泡性淋巴瘤(2.94%)、伯基特淋巴瘤(2.52%).两者起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结常见.结论 HL和NHL发病存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起病部位等差异.
杨雷龚玉萍杨曦周睿卿郑波慧邢宏运何光翠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分期
伊马替尼、柔红霉素和硼替佐咪对两种Ph(+)白血病细胞株抗肿瘤效应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研究化疗药物伊马替尼、柔红霉素和硼替佐咪对两种Ph(+)白血病细胞株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株,表达P210蛋白)和SUP-B1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表达P190蛋白)的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柔红霉素与硼替佐咪分别作用72 h后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并计算3种化疗药物对两种细胞株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伊马替尼作用48 h后两种细胞株bcr-abl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①不同浓度伊马替尼、柔红霉素与硼替佐咪分别作用K562和SUP-B15细胞株72h,其对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0.286±0.060)μmol/L、(0.303±0.009)μmol/L、(22.127±3.592)nmol/L和(1.387±0.180)μmol/L、(0.117±0.017)μmol/L、(12.35±0.740)nmol/L,提示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敏感性明显高于SUP-B15细胞,而柔红霉素对SUP-B15更敏感,硼替佐咪对两种细胞的敏感性无差异;②伊马替尼0、0.35、1.0μmol/L作用48 h后,两株细胞bcr-abl基因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伊马替尼、柔红霉素、硼替佐咪对Ph(+)细胞株K562和SUP-B15均有较好的抗肿瘤效应,伊马替尼对K562更敏感,而柔红霉素和硼替佐咪对SUP-B15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短时间伊马替尼作用后不影响bcr-abl基因的表达。
杨曦杨雷龚玉萍常红周睿卿邢宏运郑波慧
关键词:PH染色体白血病伊马替尼K562细胞株
化疗药物对两种Ph(+)白血病细胞株抗肿瘤效应的比较研究
<正>目的:比较研究化疗药物伊马替尼、柔红霉素、硼替佐咪对两种Ph(+)白血病细胞株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株,表达P210蛋白)和SUP-B1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表达P190蛋白)的抗肿瘤效应。
杨曦龚玉萍杨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