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雷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废水
  • 3篇毒性效应
  • 3篇堆肥
  • 3篇栅藻
  • 3篇斜生栅藻
  • 3篇绿化
  • 3篇抗生素
  • 3篇废弃物
  • 2篇毒理
  • 2篇毒理学
  • 2篇氧化应激
  • 2篇制药废水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生物毒性
  • 2篇葡萄糖
  • 2篇喹诺酮
  • 2篇溴代阻燃剂
  • 2篇硝基
  • 2篇硝基芳烃

机构

  • 15篇河北科技大学
  • 10篇河北化工医药...
  • 5篇上海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石家庄高新技...

作者

  • 17篇杨雷
  • 14篇沈洪艳
  • 4篇唐量
  • 2篇边永欢
  • 2篇杨敬坡
  • 2篇张国霞
  • 2篇白婧
  • 2篇李敏
  • 2篇武晨虹
  • 2篇董世魁
  • 1篇黄文杰
  • 1篇刘宝友
  • 1篇张相锋
  • 1篇李再兴
  • 1篇陈兵
  • 1篇于文国
  • 1篇张红燕
  • 1篇李双江
  • 1篇杜会茹
  • 1篇高吉喜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河北工业科技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合成材料老化...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两种水生生物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究水生生物受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的作用机制,选取2种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将斜生栅藻和斑马鱼分别置于其溶液中暴露,在第5,10,15 d,检测并比较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质量浓度为0,30,60,120,360 mg/L时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体内SOD和CAT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的影响趋势相似,说明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受影响的程度基本相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CAT活性的影响呈现不同趋势,说明不同水生生物维持体内细胞抗氧化环境平衡的能力不同;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斑马鱼试验组SOD活性、CAT活性影响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均高于斜生栅藻试验组,说明2种喹诺酮抗生素对斑马鱼和斜生栅藻SOD活性和CAT抗氧化应激反应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提供了科学根据。
郑栋赫杨雷沈洪艳
关键词:环境毒理学斜生栅藻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餐厨垃圾和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好氧堆肥降解装置对餐厨垃圾和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研究了2个进气温度(35,45℃)和3个通风速率(1.5,2.5,4 m3.h-1)6个处理组在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规律.在餐厨垃圾和绿化废弃物15 d好氧堆肥过程中,堆肥第3~4天,各处理组CO2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其中处理6的CO2体积分数在第3天达到11%,处理4在第4天达到8%;CH4的排放在第4~5天达到最高值,其中处理3和处理4的CH4体积分数在第5天分别达到14%和12%,CO2,CH4的排放变化趋势均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的过程.在相同的通风速率下,大体上呈现温度越高,CO2排放体积分数越高,高浓度CH4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前、中期.通风速率越小,CH4的排放浓度越高,通风速率越大,CH4的排放浓度越低,说明温度对CO2排放浓度影响显著,通风速率对CH4的排放浓度影响显著.
沈洪艳张相锋董世魁杨雷武晨虹
关键词:餐厨垃圾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温室气体
制药废水中硝基芳烃污染物的鱼体生物标志物研究
沈洪艳李再兴李敏张国霞杨雷
该研究选择医药化工行业经常使用并且在地表水中有检出的硝基芳烃化合物作为受试化合物,以锦鲤鱼为受试鱼类,从锦鲤鱼的行为、生理和生化水平角度,研究其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安全浓度、联合毒性、生长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探索间二硝基...
关键词:
关键词:制药废水处理水质监测
溴代阻燃剂与杀虫剂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2024年
为了明确溴代阻燃剂和杀虫剂对微藻的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为模型生物,研究了3种溴代阻燃剂(BFRs)、3种新烟碱杀虫剂(NNIs)、3种有机磷杀虫剂(OIs)对其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BFRs、NNIs、QIs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均诱导斜生栅藻产生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Hormesis效应的产生与藻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密切相关,ROS水平的适度升高促进了微藻生长,甚至可能导致藻华的产生,而ROS显著升高则抑制微藻生长.9种污染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均落在Hormesis刺激作用区间内,说明采用剂量-效应曲线预测的PNEC值会高估上述污染物对水生生态的风险.基于独立作用模型(IA)发现18种二元混合体系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作用具有浓度依赖特征.
沈洪艳刘雪薇李燕刘爱真边永欢边永欢孙昊宇杨敬坡
关键词:溴代阻燃剂有机磷杀虫剂新烟碱杀虫剂斜生栅藻
纳米银与溴代阻燃剂对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
2025年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 AgNP)与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AgNP与溴代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测定AgNP和3种BFRs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对斜生栅藻生长、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光合色素水平的影响,并应用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 IA)模型分析其联合毒性类型。结果显示,3种BFRs比Ag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更大,两类受试物的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均对斜生栅藻产生了“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Hormesis效应的产生与受试物诱导的藻细胞内ROS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即ROS水平的适度升高会促进斜生栅藻生长,ROS水平显著升高则会抑制斜生栅藻生长。BFRs和AgNP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在低浓度下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表现为协同作用。随着混合体系浓度升高,AgNP和四溴双酚A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转变为拮抗作用,表明两者共存时其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抵消作用。BFRs和AgNP均能引发藻类的Hormesis效应,且在真实水环境的暴露浓度范围内均能导致藻类水华的形成。研究可为AgNP和BFRs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沈洪艳刘爱真刘锌边永欢边永欢任红威王聪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纳米银溴代阻燃剂斜生栅藻HORMESIS联合毒性
一种利用斑马鱼测试典型抗生素废水毒性的方法
本发明属环境毒理学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斑马鱼测试典型抗生素废水毒性的方法。它以斑马鱼为测试生物,将其暴露于典型抗生素废水中,通过分析典型抗生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定量地测定典型抗生素废水对斑马鱼的短期或长期...
沈洪艳杨雷武晨虹
文献传递
地表水体中常见硝基芳烃对鲤鱼的联合毒性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ara-nitrochlorobenzene,P-NCB)、间二硝基苯(m-dinitrobenzene,M-DNB)、2,4-二硝基苯氯苯(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对锦鲤鱼(Brocarded carp)的单一毒性和二元、三元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用四种方法(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和相似性参数法(λ))对联合毒性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硝基苯对锦鲤鱼的单一毒性大小顺序为:CDNB>M-DNB>P-NCB。P-NCB与M-DNB的联合毒性48小时之前为拮抗作用,48小时后为协同作用,P-NCB与CDNB的联合毒性类型为拮抗作用,而M-DNB与CDNB以及三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机制均为协同效应。
沈洪艳张国霞刘宝友杨雷张红燕
关键词: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联合毒性
泡沫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污染治理降解效果研究
2023年
为了实现水中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效果,采用高温碳还原反应制备了泡沫碳负载纳米粒子的纳米零价铁@掺氮泡沫碳复合材料(nZVI@NCF),对比分析了胺化松果粉(N-PP)、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 NPS)、nZVI@NCF和掺氮泡沫碳(NCF)的显微形貌、物相组成,以及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煅烧处理的nZVI@NCF复合材料,表面整体呈现蜂窝状,且局部可以观察到纳米颗粒在表面和微孔中富集;nZVI@NCF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值约为42.98emu/g,表明经过煅烧处理的nZVI@NCF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Fe_3O_4 NPS已经完全还原且被包覆在NCF中,金属纳米粒子已成功负载。从环保、成本控制和降解效果角度出发,nZVI@NCF去除Cd(Ⅱ)和萘(NAP)适宜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7、PMS浓度为0.3 mol/L,nZVI@NCF浓度为100 mg/L。nZVI@NCF复合材料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修复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和植物中有效态Cd,并形成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态Fe。
李书贞杨雷
关键词:污染修复吸附降解
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大肠杆菌Hormesis效应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受试生物,在外加不同浓度葡萄糖的Mueller-Hinton培养基中测定了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和2(5H)-呋喃酮(2(5H)-furanone, 2F)2种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暴露对E.coli生长的毒性效应,并分析了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TCH和2F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诱导E.coli产生Hormesis效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的升高,TCH、2F和TCH+2F在低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最大促进率分别由47.66%、9.08%、5.63%增加到158.65%、40.20%、21.30%;在高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EC_(50)值分别从3.17E-05、1.62E-02、3.71E-03 mol·L^(-1)增加到9.24E-05、4.10E-02、1.01E-02 mol·L^(-1);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抑制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总体上呈拮抗作用,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升高拮抗作用也随之增强,可以看出外加碳源能够降低抗生素的细菌毒性。本研究可为从外界营养条件角度更加全面评估抗生素的Hormesis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沈洪艳韩冬旭杨雷杨雷李双江唐量
关键词:抗生素大肠杆菌碳源葡萄糖
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四氧化三铁固定化酶催化葡萄糖酸锌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D-葡萄糖和氧化锌为原料,在四氧化三铁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下,用简便方法合成葡萄糖酸锌,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合理范围。以反应温度、缓冲溶液pH、D-葡萄糖体积量为考察因素,以葡萄糖酸锌的产量为因变量,通过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糖酸锌制备工艺条件。根据建立的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8℃、缓冲溶液pH 7.3、D-葡萄糖体积量3 mL,获得葡萄糖酸锌量的最高值为406.16 mg,与模型预测值偏差0.58%。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法制备葡萄糖酸锌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杜会茹黄文杰杨雷于文国
关键词:葡萄糖酸锌四氧化三铁固定化酶响应面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