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少宾

作品数:54 被引量:2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染色
  • 21篇染色体
  • 20篇产前
  • 18篇产前诊断
  • 16篇核型
  • 15篇胎儿
  • 15篇微阵列
  • 15篇核型分析
  • 9篇遗传学
  • 8篇单核
  • 8篇单核苷酸
  • 8篇单核苷酸多态
  • 8篇多态
  • 8篇绒毛
  • 8篇核苷
  • 8篇核苷酸
  • 6篇染色体异常
  • 6篇综合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多态性

机构

  • 50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医学院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计划生...
  • 2篇广东省医学会
  • 2篇深圳华大基因...
  • 2篇北京贝瑞和康...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赛默飞世尔科...

作者

  • 53篇林少宾
  • 33篇吴坚柱
  • 31篇陈宝江
  • 27篇谢英俊
  • 17篇方群
  • 11篇周祎
  • 11篇张志强
  • 7篇陈争
  • 7篇陈健生
  • 4篇罗艳敏
  • 3篇尹爱华
  • 3篇何志明
  • 3篇章钧
  • 3篇王游声
  • 3篇史珊珊
  • 2篇蒋玮莹
  • 2篇黄林环
  • 2篇李玮璟
  • 2篇黄轩
  • 2篇卢建

传媒

  • 29篇中华医学遗传...
  • 7篇中国优生与遗...
  • 5篇中国产前诊断...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产科急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非典型缺失型神经纤维瘤Ⅰ型胎儿的产前诊断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1例胎儿非典型缺失型神经纤维瘤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的基因型与异常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对1例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足内翻的孕妇进行脐血穿刺。对获取的脐血样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验证SNParray的检测结果。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FISH检测,以明确胎儿基因组变异的来源。结果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为46,XY。脐血SNParray结果显示染色体17q11.2区存在3.132Mb的基因组片段缺失。该缺失区域覆盖了NF1微缺失综合征区域。对胎儿及其父母的FISH检测则提示胎儿携带的17q11.2微缺失为新突变。结论胎儿足内翻可能是不典型缺失型NF1的超声异常表现之一。SNParray可以在胎儿期准确地诊断缺失型NF1。
林少宾吴坚柱张志强纪媛君方群陈宝江罗艳敏
关键词:微缺失足内翻
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产前诊断与评估策略。方法通过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等3种技术平台的联合应用,对2010年3月12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出的5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1例胎儿衍生染色体孕妇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水平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胎儿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估2种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型效应及妊娠结局。结果5例标记染色体均为新发性突变,2例为镶嵌体,3例为非镶嵌体。其中2例为47,XX,+mar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异常,通过FISH及SKY确定其分别来源于4号和22号染色体;其余3例为Turner综合征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未见异常。这3例中,2例行FISH检测,证实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1例行FISH和SKY检测,证实为环状X染色体。1例衍生染色体为新发性突变,行FISH及SKY证实为2号和6号染色体间相互易位形成的衍生染色体。5例标记染色体胎儿及1例衍生染色体胎儿均于妊娠25~32周选择引产。结论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及SKY等3种技术平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诊断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及其所含的部分染色体成分。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可以为临床表型效应的评估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林少宾史珊珊谢英俊陈争陈宝江吴坚柱方群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产前诊断染色体显带光谱核型分析
一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进行微缺失检测。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der(15)(?::p11.2→qter)dn;双色FISH结果提示1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未知来源片段包含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 gene, SRY),同时提示存在镶嵌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描述为:nucish(DXZ1×1,SRYX1)[390]/(DXZ1×2,SRY×1)[10];四色FISH结果提示15号衍生染色体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结果描述为:45,X,der(15)(?::p11.2→qter)dn.ishpsudic(15;Y)(p11.2;q12)(D1521+,SNRPN+,PML+;SRY+,DYZ3+,DYZ1+)。AZF微缺失的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AZFc部分缺失,缺失位点在sY254。结论综合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该患者患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及AZFc部分缺失,影响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导致精子生成阻滞。
林少宾谢英俊吴坚柱方群陈争陈宝江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多重聚合酶链反应Y染色体微缺失无精子因子
系列遗传学检测法评估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有明确产前诊断指征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羊膜腔穿刺术或/和脐静脉穿刺术产前诊断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071例,其中产前诊断为胎儿真性染色体嵌合体的40例孕妇纳入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FISH结果及嵌合染色体分布、嵌合比例及妊娠结局。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的检出率为0.98%(40/4071)。(2)性染色体嵌合体占42.5%(17/40),其他染色体嵌合体包括21、22、18、16、7、12、15、17和20号染色体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嵌合。(3)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在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检出率为77.4%(24/31);在羊水CMA中的检出率为76.7%(23/30);在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检出率为10/19;在脐血CMA中的检出率为7/11。(4)40例孕妇中的20例行FISH验证(14例同时行羊水及脐血FISH验证,5例行羊水FISH验证,1例行脐血FISH验证),均证实嵌合体诊断。对于嵌合比例<30%的低比例嵌合体检出率,羊水FISH的检出率(14/19)高于羊水CMA的检出率[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49)。(5)40例孕妇中5例失访,18例选择终止妊娠,17例分娩。17例新生儿娩出后及生后6~24个月电话随访未见智力及生长发育异常。14例FISH验证嵌合比例<30%的孕妇,8例选择继续妊娠至分娩,生后随访未见智力及生长发育异常。结论对于产前诊断真性胎儿染色体嵌合体,性染色体嵌合体发生率最高。产前发现胎儿染色体嵌合体,FISH验证可提高诊断率,且可较精确确定嵌合比例。FISH、CMA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染色体嵌合体的检出率,并较精确评估嵌合比例,对预后咨询有�
商梅娇刘权瑞吴坚柱吴坚柱赵婧雅林少宾林少宾
关键词:产前诊断核型分析微阵列分析
产前遗传学诊断拷贝数变异和纯合区域的数据分析解读及报告规范化共识被引量:32
2020年
由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pCNV)导致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胎儿出生缺陷的一个重要遗传学病因。近年来随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在产前诊断领域广泛应用,规范CNV分析流程和报告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同时,对基因组纯合区域(regions of homozygosity,ROH)的分析和报告流程国内也亟需专业的指导意见。基于此,本组专家就CNV、ROH的数据分析流程、报告标准及报告内容等达成共识,以期规范CMA/CNV-seq等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刘维强卢建章钧李茹林少宾张彦王游声尹爱华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
生长受限胎儿染色体微阵列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以FGR为指征行产前诊断的95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68例行CMA检测。结果核型分析检测出8.42%(8/95)的异常,而CMA发现14.71%(10/68)的异常。在核型正常的FGR中,CMA额外检出8.33%的异常。CMA检测的异常包括2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和5q12.1、19p13.3p13.2和11p14.3等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相关基因包括PMP22、ERCC8和C3。结论 CMA技术可以显著提高FGR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
朱辉林少宾黄林环何志明黄轩周祎方群罗艳敏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查因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自然流产查因中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的作用。方法对216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I)流产绒毛的培养成功率为85.2%(184/216),染色体分析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6.7%(86/184),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56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三倍体12例、四倍体2例、结构异常3例,异常核型以16三体、22三体、X单体、21三体和三倍体为主。(2)216例流产绒毛均获得FISH检测结果,成功率为100.0%,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2.1%(91/216),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5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三倍体13例、四倍体4例、三体嵌合体2例。(3)在培养失败的32例流产绒毛标本中,FISH检测的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1.9%(7/32)。1例核型为47,XY,+16,FISH检测结果为嵌合型16三体,XY/16二体,XX;1例核型为47,XY,+18,FISH检测结果为嵌合型18三体,xY/18二体,XY;1例2三体和1例9号倒位FISH检测结果正常;1例核型为罗氏易位型13三体,1例核型为罗氏易位型21三体,FISH检测结果分别为13三体和21三体。结论FISH技术能快速、简便地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的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数目异常,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
吴坚柱谢英俊林少宾陈宝江张志强
关键词:自然流产绒毛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改良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提高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近3年来在我中心进行产前诊断、孕24~36“周的孕妇羊水标本共221例。通过调整细胞接种方法、培养方式、换液及传代时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21例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全部获得成功,细胞培养成功率达100%,其中检出18三体3例,21三体2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26%;检出染色体多态性8例,检出率为3.62%。结论改良的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岛多,培养成功率高,制备的染色体有效核型多,可满足临床上孕中、晚期孕妇产前诊断的需求。
张志强林少宾谢英俊吴坚柱纪媛君方群陈宝江
关键词:孕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产前诊断
单绒毛膜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产前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S)的产前遗传学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超声诊断TRAPS的所有病例共99例。分析TRAPS之无心胎、泵血胎的产前遗传学特征;89例接受随访的病例根据是否行宫内干预(射频消融减胎),分为宫内干预组(44例)和期待组(45例),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期待组排除8例超声资料不全病例后,根据泵血胎是否存活分为泵血胎存活组(28例)和泵血胎死亡组(9例),其中泵血胎存活组根据无心胎血流是否自发停止分为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组(16例)和无心胎与泵血胎共存组(12例)。比较各组间超声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期待组产前无心胎与泵血胎估重比(acardiac to pump twin weight ratio,A/P Wt)与泵血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99例TRAPS中位诊断孕周为16.4周(13.3~21.3周),32%(32/99)在早孕期诊断,最常见的绒毛膜性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72/99,73%)。泵血胎活产率为71%(63/89)。(2)19例无心胎和82例泵血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无心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泵血胎[4/19与5%(4/82),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9]。泵血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较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异常检出率为6%(3/54)。(3)期待组中,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及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和0.807,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的界值为0.24(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6.4%);产前A/P Wt预测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界值为0.11(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1.3%)。心功能异常泵血胎宫内干预后存活率高于期待治疗组[72%(18/25)与3/11,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5]。结论TRAPS可在早孕�
刘权瑞刘婧宇赵婧雅李丹伦林少宾周祎
关键词:微阵列分析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持续性左上腔静脉胎儿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持续性左上腔静脉(PLSVC)胎儿遗传性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提示持续性左上腔静脉且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的81例胎儿纳入研究,比较持续性左上腔静脉胎儿核型分析和CMA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单纯组及合并异常组,比较单纯组与合并异常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结果】核型分析的异常率为18.5%(15/81),CMA的异常检出率为23.5%(19/81);两种检测方法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CMA在核型正常的持续性左上腔静脉胎儿中,额外检出6.1%(4/66)具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且均合并其他异常。单纯组12例(14.8%,12/81),合并异常组69例(85.2%,69/81)。两组间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18/69 vs. 8.3%,1/12,P=0.277)。合并异常组中房室间隔缺损、颜面部异常,以及多发超声软指标异常在染色体异常胎儿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染色体正常胎儿(P=0.030,P=0.012,P=0.014)。【结论】在持续性左上腔静脉胎儿中,特别是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检测出传统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对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杜柳何苗王晔林少宾林美芳谢红宁
关键词:胎儿拷贝数变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