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广 作品数:42 被引量:11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理学 艺术 更多>>
光照治疗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现有抗抑郁治疗方法对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疗效不甚理想。多项研究探索了光照治疗BD抑郁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并对光疗的参数、设备和安全性等进行研究。较多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光疗能明显改善BD患者的抑郁症状,无论是低光强还是高光强的白光均有这种效果,蓝光抗抑郁疗效尚不明确。光疗起效快,最好在清晨进行,每次持续30~60 min不等,对患者最有益的光照疗程尚无定论。目前最常用的光疗设备是灯箱,光疗眼镜的安全性有待探索。如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光疗灯,BD患者光疗整体安全性较高,转躁狂或轻躁狂风险低。总之,光照治疗BD抑郁发作期患者具有较好前景,未来可开展更多的BD患者光疗研究,以期形成BD患者的光疗处方。 刘滔 戴旭 黄贺滨 陈宁宁 田鑫荷 郑文静 卢玮聪 徐贵云 苏国辉 林康广关键词:光照治疗 双相障碍 抑郁症状 疗效 安全性 广州市城乡老年期痴呆及认知损害高危人群随访研究 唐牟尼 苏敬 黄若燕 林康广 郁俊昌 陈映梅 郭伟坚 肖頔 王怀坤 佘生林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在认知功能的不同维度中存在程度不同的损害,但这些认知功能损害是状态指标(status marker)还是素质指标(trait marker)仍然有待研究。... 徐贵云 林康广 饶冬萍 郭杨波 党亚梅 欧阳惠怡 麦桂英文献传递 广州市城乡老年期痴呆死亡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乡年龄≥55周岁人群中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2003年和2008年,采用老年期痴呆初筛调查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和死亡患者调查表等调查工具,分别对从广州市城乡5 276名年龄≥55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的痴呆患病率(基线)调查中发现的183例痴呆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一对一面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痴呆死亡人数及总人年数,用两者之比计算出痴呆死亡率.采用DSM-Ⅳ诊断痴呆,采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量表(CDR)评定痴呆严重程度.结果 (1)基线调查时被评定为痴呆的老年人,7年后随访时的死亡率为18.55/100人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其他类型痴呆(OD)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7.69/100、19.05/100和32.93/100人年,年龄60~69、70 ~ 79、≥80岁女性的痴呆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7.14/100、13.67/100、19.87/100人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可信区间(CI):1.03 ~ 1.08]和CDR(OR =2.56,95%CI:1.50 ~4.37),对患者死亡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OD患者死亡率最高,VD患者次之,AD最低.增加痴呆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因素有年龄和痴呆程度.低龄痴呆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中龄痴呆患者. 黄若燕 唐牟尼 林康广 郁俊昌 陈映梅 郭伟坚 肖頔 王怀坤 佘生林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死亡率 随访研究 单、双相抑郁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与早期诊断研究 徐贵云 姜傥 贾艳滨 林康广 张璐璐 陈怡丽 王颖 阳琼 陈晓东 苗国栋 赵素华 黎娟花 殷青云 刘玉平 蒋泽宇 该项目属于医疗与健康技术领域中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范畴。主要内容包括:单、双相抑郁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研究;双相障碍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研究;单、双相抑郁患者的BDNF及其基因多态与神经认知的相关研究;单、双相抑郁患者神经...关键词:关键词:神经认知功能 生物学特征 铁调节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铁调节蛋白2(IRP2)基因2616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81例AD、60例VD患者及285名正常老年人的IRP2基因2616C/T多态性分布,并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将AD患者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分为轻度痴呆组(CDR=1分,72例)和中重度痴呆组(CDR=2分或3分,209例),比较各组间IRP2基因2616C/T多态性。结果(1)A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X2=2.46)及等位基因(X2=2.17)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AD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78.0%)高于对照组(69.8%;X2=4.10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携带含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患者的比值比=1.62(95%可信区间=1.03—2.54)。VD组携带含T等位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AD患者T/T基因型频率(25.8%)和T等位基因频率(51.9%)高于轻度AD患者(分别为12.5%和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77和5.803,P〈0.05)。(3)携带T/T基因型的AD患者MMSE评分低于C/C基因型者(P=0.028)和C/T基因型者(P=0.014)。结论IRP2基因2616C/T多态性与中重度AD相关,而与VD可能无关联;T/T基因型可能是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子。 林康广 唐牟尼 郭扬波 韩海英 林育华 马崔 王阳顺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单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气质特征及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双相I型和双相II型抑郁患者情感气质特征的差异及其与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包括332例单相抑郁患者、116例双相I型患者和152例双相II型患者,所有患者均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在为期6周的半自然临床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完成情感气质问卷中文版(TEMPS-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比较治疗4、6周末不同气质类型为主导气质患者HAMD-17评分减分率。结果双相I型患者旺盛情感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和双相II型患者[(9.91±4.53)分vs.(8.20±4.34)分vs.(8.53±4.14),F=6.562,P=0.002];而双相II型患者环性气质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10.05±5.02)分vs.(7.47±5.22)分,F=12.89,P<0.01]。治疗6周后,情感旺盛气质主导组HAMD-17评分减分率高于情感旺盛气质非主导组(F=6.44,P=0.011)。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旺盛气质和环性气质的特征有所差异,旺盛情感气质可能可以作为处于重性抑郁发作期的情感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林康广 卢睿 陈玲玉 陈琨 欧阳惠怡 党亚梅 徐贵云关键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态性在预测抗抑郁药疗效中的作用 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儿童和成人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以及生长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BDNF参与了MDD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 徐贵云 林康广 饶冬萍 党亚梅 欧阳惠怡 麦桂英 张敏玲文献传递 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影响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241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采用减分率评定疗效。分析人口学因素、基线HAM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2)、认知功能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转运体(5-HTTL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3种基因多态对疗效的预测。结果:基线HAMD评分(β=0.771,P<0.001)、MMPI-2中偏执(Pa)分(β=-0.322,P=0.032,R2=0.451)、连线测验B评分(TMT-B)(β=-0.045,P=0.013)、汉诺塔总分(β=-0.067,P=0.026)、数字广度(倒序)分(β=-0.974,P=0.025)及GR BclI基因G-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与抗抑郁剂HAMD减分率有关。整合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结合基线HAMD评分(β=0.894,P<0.001)、MMPI-2-Pa分(β=-0.155,P=0.036)和TMT-B分(β=-0.038,P=0.034)3个预测因子可解释57.1%的变异。结论:基线HAMD评分、MMPI-2-Pa分和TMT-B分可预测抗抑郁剂的疗效。 徐贵云 郭扬波 欧阳惠怡 党亚梅 张敏玲 林康广关键词:抑郁症 抗抑郁剂 双相障碍未患病子代前驱症状及其对整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未患病子代的前驱症状,及前驱症状对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8~25岁双相障碍子代及对照子代,使用双相障碍前驱症状清单评估症状,使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评估整体功能。结果共纳入104名双相子代及48名对照子代。双相子代情感低落、担心/焦虑、精力缺乏/易疲劳、失眠/入睡困难、注意力集中困难、犹豫不决、能力减退/任务完成差、兴趣缺乏/减退、紧张害怕、活动缺乏/减少、绝望/无助感、易激惹/易愤怒等症状在一生中(15.4%~44.2%)及近3个月(12.5%~30.8%)的出现率,均较正常子代(2.1%~25.0%,0.0%~4.2%)高(P<0.05)。有前驱症状的双相子代GAF分较无前驱症状双相子代更低(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提示,前驱症状中情感低落(B’=-0.27,P<0.01)、活动缺乏/减少(B’=-0.25,P<0.01)、绝望/无助感(B’=-0.23,P=0.14)及易激惹/易愤怒(B’=-0.20,P=0.03)与双相子代GAF得分负相关。结论双相子代较对照子代有更多的双相障碍前驱症状,且前驱症状的存在和整体功能下降相关。 卢玮聪 张若曦 徐贵云 林康广关键词:双相障碍 前驱症状 高危 子代